兰州财经大学“青澜净河”实践队奔赴会宁县——探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协同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8 20: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月榕,史旭涛,史轲,马康麟,杨林强,张托琦,马一鸣,戚潇俪,王翊萱,董雅丽,安红红,麻蓉   阅读 3.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史旭涛,史轲)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协同路径,2025年7月13日-7月27日,兰州财经大学“青澜净河”实践队奔赴会宁县,开展以“耕读乡村、守护黄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11名队员们扎根乡土、溯源黄河,在生态保护、产业调研、科普实践中,书写青春担当,助力乡村发展与生态守护同频共振。

护黄河生态,筑绿色屏障

实践队来到黄河会宁段沿岸,开展生态保护行动。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沿河岸清理垃圾、杂物,捡拾河道漂浮物,以实际行动守护黄河生态。在劳动中,大家了解黄河沿岸生态现状,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深知守护母亲河是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清理后的河岸焕然一新,队员们用汗水为黄河生态保护添砖加瓦,让青春力量融入黄河生态屏障建设。

图为志愿者在清理黄河沿岸处的垃圾

走进作物地里,探产业活力

实践队深入会宁县大沟镇刘沟里村辣椒大棚基地,土豆地里。在连片的白色大棚里,队员们头戴草帽,与农户并肩劳作,队员们参与采摘、分拣、搬运等环节,亲身感受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当队员们穿梭在土豆垄间时,手中的锄头起落间为农户除去杂草,勾勒出一派生动图景。这劳作的场景,让他们真切触摸到农业现代化的强劲脉动。

图为志愿者在农户的土豆地里锄草 

图为志愿者在辣椒大棚里采摘辣椒

探农业产业,寻振兴密码

在乡村田野间,实践队与村委干部、农户深入交流。队员们头戴草帽,走进农田,调研农作物种植品种、生长周期、市场价格及销售渠道,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痛点。通过与农户“面对面”、数据“实打实”的调研,队员们分析乡村产业优势,探讨产业升级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挖掘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让青春智慧赋能农业产业腾飞。

图为志愿者在与村委干部交流

传科普火种,育生态幼苗

实践队还开展了关于黄河科普实践活动。队员们围绕黄河生态保护、农业科技知识,为孩子们带来趣味实验。通过“滴灌模拟”展现节水智慧,以“黄河冲积演示”讲述生态变迁,用生动形式传递生态理念与科学知识。孩子们围坐聆听、踊跃参与,在好奇心与求知欲中,种下生态保护与科技兴农的种子,让青春活力点燃乡村科普星火。

图为志愿者在为孩童们展示“滴灌模拟”实验

老物件对话,新视角洞察

实践队聚焦乡土文化遗产,走进传统村落。队员们与旧农具、老自行车等老物件合影,在触摸岁月痕迹中聆听故事,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传承脉络;队员们体验操控无人机,从空中视角观察乡村地貌,在传统与科技融合中,体悟乡土文化根脉价值,为探索“文化 + 产业”发展积累素材 。

图为志愿者学习记录无人机数据

图为志愿者与老农具合照

此次实践,兰州财经大学“青澜净河”实践队以生态保护为基、产业调研为要、科普传承为翼,在耕读乡村中厚植家国情怀,于溯源黄河中践行生态使命。队员们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将实践成果转化为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青春动能。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让青春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更亮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史旭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