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学院红脉寻访团以踏迹峥嵘,红色解码为主题,聚焦合肥、六安红色文化传承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8 20: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霞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近日,基于党的二十大“用好红色资源”的战略要求,本次实践聚焦安徽红色基因富集区,确立目标:首先是基因解码,挖掘革命场馆承载的红色精神内核,揭示红色基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生逻辑;其次是精神传承,通过著名的历史地标,探索青年化爱国教育路径。

聆听历史回响,传承红色基因

寻访团首站抵达延乔路纪念广场,巨幅纪念墙镌刻着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的生平事迹。团队成员肃立默哀,向路牌敬献鲜花,鲜红缎带系满栏杆,寄托对革命先驱的无限追思。站在延乔路的路牌下,阳光斜照,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着百年前的硝烟与热血。延乔路不长,却连通着无数觉醒者的灵魂。今日的繁华,皆是两位烈士用生命点亮的黎明。

随后寻访团到达蜀山烈士陵园,陵园内陈列着190位代表性烈士的光辉事迹,涵盖从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寻访团站在纪念碑前,仰望那象征着革命精神的雕塑,内心满是敬仰与感激。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这份沉甸甸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新时代大学生要铭记过去,更要以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爱国信念。

红旅融合,推动红色文化焕发新活力

寻访团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到,金寨红军广场融合了大别山地域特色,通过文物展览讲述红二十八军游击战争史诗。并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与国防教育基地,纳入“红色+”旅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服务党员干部学史与实践。寻访团成员们在这里看到了老区以创新续写辉煌的决心,纷纷表示将用知识助力红色老区建设,让红色旗帜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让红色血脉赓流永续,广场周围绿意盎然,仿佛革命理想在新时代生根发芽。离开时回望,纪念塔与远山的晚霞融为一体。历史从未远去,它化作砥砺前行的力量,提醒团员们接续奋斗才是最好的缅怀。

相比于金寨红军广场的展览形式,寻访团注意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采用沙盘、文物、雕塑、图片及声光电技术,突出“坚守信念、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彰显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韧性。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大别山革命历史斗争展厅、烈士展厅、将军展厅无不彰显革命先烈坚定的信仰与无畏的牺牲,让人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与牺牲的精神。

走进群众,了解真实社会反馈

在寻访过程中围绕红色文化传承实践调研目标,从红色文化认知、传承态度、参与行为等维度,针对不同群体进行采访。通过对红色文化认知的深度调研,了解不同群体的认知渠道,认知深度,参与偏好,文化活动满意度,文化传承意愿和数字化需求。

让寻访团印象深刻的是: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参观时采访到了一位老先生,成员们与老先生的交谈是寻访团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实践活动的意外收获,给成员们带来了思想素养的提升和对未来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这些调研反馈的结果能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方向:少些“灌输”、多些“联结”,让红色故事贴近生活场景、适配不同群体的接受习惯,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在对合肥和六安等地的红色基地进行走访的过程中,通过历史图片、文物、多媒体展示及讲解,红军战士顽强抗争的艰辛历程。参观者穿越时空,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为国家和人民解放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增强了历史责任感与敬畏感。团队通过协作交流深化了实践教育意义。大家深刻反思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立誓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此次活动既强化了党性教育,也提升了集体凝聚力与个人素养,彰显了社会实践对青年成长的重要价值。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精神洗礼,更激发了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性。通过聆听皖西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新时代青年认识到必须继承优良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学习工作,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撰文 | 王慧

图片 | 王霞

审核 | 凌清露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