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师学子三下乡:产业调研深扎根 富民兴村探新路

发布时间:2025-08-18 21: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魏崇政 孙文 季文彬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淮师学子三下乡:产业调研深扎根 富民兴村探新路

大学生云报77日讯(通讯员 魏崇政 孙文 季文彬)淮阴师范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兴产裕民”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张洪为、井安康带领下,奔赴淮安市盱眙县,开启以“产业调研深扎根 富民兴村探新路”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乡村产业发展探寻新可能。

实践团首站落于盱眙县古桑街道办事处,与政府人员、企业经理座谈。

图为实践团在古桑街道办事处与政府人员和企业经理进行访谈

政府工作人员围绕龙虾产业“二次创业”布局,勾勒出清晰蓝图:以万亩虾稻共生产业基地为依托,借“阳光露珠”稻虾米打响农业品牌,串联特色农庄展销会,推动331省道农旅示范带建设,让产业融合成为富民兴村新引擎。

政策赋能上,盱眙县打出组合拳:出台基金管理办法,县财政年投超1500万元补助稻田改造,古桑街道借此加速产业升级;免费养殖技术培训下沉基层,为养殖户添翼;市场监管“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办事更顺畅。但发展并非坦途,种苗退化难题桎梏产业进阶,2025年新户暴增47%的潜在产能过剩风险,以及深加工环节资金、技术、人才的短缺,都成为产业向上突破的“绊脚石”。

告别街道办,实践团与当地知名龙虾产业公司总经理深谈,聚焦产业链构建、市场运营与企业责任。为获取一手资料,成员们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与龙虾养殖农户面对面。

图为实践团向龙虾养殖农户详细了解稻虾综合养殖技术、成本收益及加工环节运作实况

农户们熟稔地分享养殖经验:3月投苗、4月捕“稻前虾”、5月底续苗、7 - 8月“稻中虾”上市,秋冬放亲虾待来年繁育,这套循环模式已炉火纯青。盱眙自研的“盱眙一号小龙虾”,搭配耐水淹稻种、专用肥饲,让一亩稻虾田实现水稻亩产约1400斤、龙虾亩产约500斤,年纯收入超6000元,是普通养殖的6倍之多。不过,龙虾收购价的大幅波动,也让丰收的喜悦里掺了几分风险。加工端,液氮速冻技术延长保质期至18个月,为错峰销售拓宽渠道,成为产业应变的智慧尝试。

接着,为吃透产业生态,实践团又走进龙虾餐饮门店。

图为实践团与小龙虾餐饮从业者进行访谈

龙虾季里,门店爆满、线上订单纷飞,外卖与电商销量亮眼,即食产品成为新增长点。厨师们突破经典十三香框架,蒜香、麻辣等创新口味,精准对接多元味蕾。就业版图上,盱眙约20万人投身龙虾产业,龙虾季服务人员收入可观,岗位需求随产业壮大稳步攀升,产业富民的实效,在烟火升腾的门店里真实可感。

行程末尾,盱眙小龙虾博物馆成为实践团的“产业课堂”。

图为实践团在博物馆前的合影

透过史料展品,团队梳理出产业脉络:上世纪90年代发轫,2000年首届龙虾节开启产业化,“稻虾共生”模式引爆产量,龙虾节化作城市名片,融合多元元素铸就独特产业文化。如今,产业年产值超百亿,撑起全县农业总产值30%以上份额,助力盱眙坐稳“中国龙虾之都”宝座。

此次调研,实践团从政策到终端、从生产到文化,全维触摸小龙虾产业脉搏,积累的不仅是实践经验,更是服务地方经济、探寻富民兴村路径的底气。未来,这份调研沉淀,也将化作助力乡村产业升级的生动注脚,在富民兴村的探索里持续发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孙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