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华·遵芯向黔”——哈工大学子探访大国重器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18 21: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耿欣怡   阅读 2.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8日讯(通讯员 耿欣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激励青年学子投身国家重点领域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行走中华 遵芯向黔”实践队于2025年7月9日至15日赴四川乐山、贵州贵阳、遵义等地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实地探访中国核动力九〇九基地、“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深入调研航天科工十院、林泉电机、航天电器等重器产业,在实践中感受科技创新脉搏,厚植家国情怀。

探访大国重器:从深山实验室到宇宙“观天巨眼”

7月9日,实践队首站抵达四川乐山夹江县,探访被誉为“中国核动力工程摇篮”的九〇九基地。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旧址、彭士禄院士旧居及中国核动力科技馆。泛黄的设计图纸、简陋的办公桌椅与“华龙一号”177堆芯模型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我国核动力事业从“一张白纸”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历程。“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主楼匾额上的誓言,与“事业高于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交相辉映,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刻内涵。

【图1:实践队在九〇九基地进行参观】

7月11日,实践队来到贵州平塘县,登上789级台阶近距离观察“中国天眼”FAST。这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不仅是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更承载着我国在天文观测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跨越。站在“银碗”状的反射面旁,队员们聆听南仁东团队二十年如一日扎根深山的故事,深刻体会到“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精神力量。“天眼不仅是技术奇迹,更是中国科学家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动写照。”实践队队长耿同学感慨道。

【图2:实践队在中国天眼合影】

调研重器产业:解码精密制造背后的“中国精度”

在贵阳,实践队深入走访航天科工十院及下属企业,探寻国防科技与民用技术融合发展的密码。实践队走访航天科工十院研究所,了解我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历程。该研究院作为国防装备研制“国家队”,60年来先后参与“神舟”飞天、火星探测等重大工程。7月14日上午,队员们走进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参观精密连接器生产线。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提供关键元器件,其纳米级精度的制造工艺背后,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坚守。当日下午,实践队来到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国家级技能大师张勇带领队员参观零件加工车间。作为“神舟”“嫦娥”系列产品核心部件的制造者,张勇团队将电机装配间隙控制在头发丝直径的三十分之一,攻克45项加工难题,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从技校生到首席技师,我始终相信,只要肯钻研,平凡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张勇大师的成长故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图3:实践队在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影】

传承红色基因:从革命精神到科技报国

实践队特别将遵义会议会址作为精神起点。在这座镌刻着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红色地标前,队员们重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遵义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到其对新时代科技攻关的指导意义:“不畏艰难、勇毅前行”的勇气,正是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关键;“实事求是、扎根实践”的智慧,指引着从国家需求中寻找创新方向。

【图4:实践队在遵义会议会馆参观学习】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科技创新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理想,更需‘脚踏实地’的担当。”张嘉富同学表示,航天企业对精密制造的极致追求,让他对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实践队指导教师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服务“制造强国”“航天强国”战略中实现人生价值。遵芯向黔实践队后续将推出系列报道,深度剖析大国重器锻造历程,助力青年学子树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职业理想。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所写:“从深山里的核反应堆到宇宙中的‘中国天眼’,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技奇迹,更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强国梦想。新时代青年当以他们为榜样,让青春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耿欣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