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李松松)近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色彩映心 向阳而生”心理疗愈暑期社会实践团,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无锡市第七人民医院、惠山街道、湖山社区等地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用色彩为不同群体搭建心灵桥梁,以实际行动助力全民心理健康建设。
图为实践团队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实践活动合影 / 章韶涵 摄
“彩韵童梦”守护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福利院儿童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情感表达和心理发展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与引导。实践团聚焦构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体系需求,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开展“色彩童心 艺愈成长”系列活动,通过将色彩挥舞增强节奏感的音乐律动、锻炼精细动作与创造力的彩色卡纸拼贴及通过色彩填充实现情绪整合的曼陀罗绘画相结合,构建多模态心理疗愈场景。孩子们在色彩探索中,用视觉符号表达内心,通过安全渠道释放情绪,在分享交流中逐步增强个体认知与情感沟通能力,在色彩与艺术相伴中守护着童真梦想,实现健康成长。
图为实践团队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开展色彩探索活动画面 / 章韶涵 摄
“以艺辅疗”助力患者心理康复
实践团在无锡市第七人民医院开展正念冥想、漆扇创作、鼓圈等系列活动,将色彩疗愈与行为干预相结合,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创新“非药物干预”手段。冥想环节,患者们在安静的环境中调整呼吸,放松身心;漆扇创作使患者专注当下,借色彩创作缓解焦虑改善心理状态;鼓圈活动通过节奏与色彩的共振,增强患者团队协作感与归属感。此次艺术疗愈活动通过色彩的视觉刺激与创作的沉浸体验,不仅对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缓解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有积极作用,也为推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贡献了实践经验。
图为实践团队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开展色彩探索活动画面 / 章韶涵 摄
“古彩唤忆”织就空巢老人情感纽带
空巢老人因缺乏陪伴易产生孤独感,实践团立足这一现实问题,结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在湖山社区开展 “色彩忆乡” 系列活动。活动以“情感记忆激活”为支撑,创新使用“色彩叙事”方式,引导老人讲述记忆中的古建筑与故乡旧街巷,以此唤醒其沉淀的岁月记忆,实现情绪的自然宣泄。这种形式既为老人们搭建起情感表达的载体,又借助集体交流互动重塑社会联结,在助力空巢老人舒缓情绪、增强心理韧性的同时,也为社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艺术疗愈”范式。
图为实践团队在湖山社区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关怀调研画面 / 章韶涵 摄
“花饰心声”筑牢基层干部心理防线
基层干部作为社会治理的关键力量,长期面临高强度工作压力。实践团在惠山街道开展手工创作疗愈系列活动,以藤圈花环制作为载体,通过花材色彩选择的象征性表达,回应基层治理现代化对干部心理关怀的需求。创作过程中,通过选取搭配、摆放组合实现触觉互动和认知调节使基层干部放松身心,释放工作压力。团队分享环节则强化了情感共鸣,促进了交流合作,提升了团队凝聚力。这种“艺术介入”模式以花为媒、以色彩为介,借助艺术创作的心理疗愈作用与色彩的心理暗示,帮助干部提升心理韧性,为基层干部搭建起减压交流平台,使其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后续工作。
图为实践团队在惠山街道开展心理疗愈活动画面 / 章韶涵 摄
图为实践团队在惠山街道开展手工创作疗愈活动画面 / 章韶涵 摄
此次实践活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与传媒学院“色彩映心 向阳而生”团队以色彩为核心载体,紧扣时代脉搏,将色彩心理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多元群体需求深度融合,以创新举措助力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人群的心理健康发展,致力探索“色彩疗愈+社会实践”的育人路径。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探索色彩心理疗愈的更多可能,让色彩的力量惠及更多人群,为全民心理健康生态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松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