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8月9日上午,中南大学商学院椒林薪火·筑梦引航团的志愿者们为大家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课程——一场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性教育课正式开讲。这堂名为“拥抱青春,守护成长”的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沉默壁垒,首次系统性地将科学的生理知识、健康的心理引导、清晰的道德边界与实用的自我保护技能融为一体,为处于人生关键成长期的青少年们送上一份珍贵的“成长指南”。
直面成长困惑:科学知识驱散迷雾
课程伊始,专业讲师以严谨而温和的方式,带领学生们“认识身体结构”。不同于以往模糊的表述,课程明确展示了男女生殖系统的科学名称与功能示意图,强调“了解自己,是尊重与保护的第一步”。通过高清解剖模型与互动问答,讲师清晰解释了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自然性与个体差异,覆盖了月经、遗精、第二性征发育等常见现象,直面学生私下困惑却羞于启齿的问题:“当身体悄悄改变,我该怎么做?”
图为刘老师在讲解青春期的变化。林溪供图
许多学生表示,课程解答了长期困扰的疑惑,消除了对“异常”的恐慌。科学知识的普及,有效驱散了青春期的认知迷雾。
守护心灵健康:正视萌动,树立理性
课程并未止步于生理层面,而是深入青春期敏感而复杂的“性心理健康”领域。讲师通过真实案例剖析,引导学生理解性意识萌动、对异性好奇等心理现象的普遍性与正常性,强调“关注≠羞耻,萌动≠越界”。课程重点区分了健康性心理(如尊重、责任、平等)与潜在风险行为(如过度沉迷、不当模仿),并传授了管理强烈情感、转移注意力的具体方法。
图为同学们在认真听课。林溪供图
课程鼓励学生建立开放沟通渠道,鼓励在困惑时积极寻求家长、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避免独自承受压力或被错误信息误导。
筑牢安全防线:道德为尺,自护为盾
课程核心环节聚焦“性道德与自我保护”,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具体行为准则。讲师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清晰阐述“自愿、尊重、无伤害”的性道德三原则,强调“我的身体我做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
图为余老师为大家讲解自我保护。林溪供图
在“自我保护”模块,课程极具实用性地传授了具体策略:
隐私边界守护术:明确身体隐私部位,练习坚定拒绝不当触碰的语言与肢体动作(如后退、举手阻挡)。
危险情境识别与脱身:分析潜在风险场景(密闭空间、网络邀约),演练求助话术(如“我需要找老师”)、逃跑路线规划。
网络安全必修课:警示个人信息保护,拒绝拍摄和传送隐私影像,识别网络性诱骗话术,强调“屏幕背后可能是陷阱”。
有效求助路径图:牢记可信任的求助对象(父母、老师、警察-110)及维权途径(学校举报、法律维权)。
打破沉默,收获成长: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心声
课程现场气氛从初始的拘谨迅速转向专注与踊跃。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纸条上写满了曾被深埋心底的困惑。课后反馈中,“有用”、“清晰”、“不再害怕”成为高频词。“以前爸妈总说长大就懂了,可问题现在就困扰我。今天终于有地方可以问,有人认真回答了。”一位学生的话道出了普遍心声。
这堂课弥补了学校教育的空白,提供了专业、系统、符合年龄认知的工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关键。
为青春撑起一片明朗天空
中南大学商学院椒林薪火·筑梦引航团的这堂性教育课,是一次具有示范意义的破冰之旅。它超越了简单的生理知识灌输,构建了涵盖生理、心理、伦理、法理与技能的“五位一体”教育框架,直击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需求与潜在风险。
在信息爆炸与诱惑交织的时代,沉默不再是金。科学、全面、适龄的性教育,是赋予青少年认识自我、理解变化、管理情感、辨别风险、保护自我的关键能力,更是为他们健康、安全、负责任地步入成年奠定的坚实基础。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护航与未来的投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晴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