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激活乡村动能,黄河岸边谱写振兴新篇

发布时间:2025-08-09 19: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石琳   阅读 5.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 石琳)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九曲安澜”实践队前往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刘道口村开展实地调研,为掌握山东省黄河流域农村土地利用流转的现实状况,探寻兼顾经济收益与生态效益的土地流转模式。

▲图为李庄镇刘道口村土地流转后农田与大棚相映的劳作场景。

为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剖析土地利用流转的内在关联从而提供实践依据与对策参考。实践队员们走进刘道口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与错落有致的农业大棚映入眼帘,与农户交流得知,该村农业主要以特色种植为主,是全县较为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甜瓜种植作为特色及支撑产业,已经形成产业链。瓜农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到甜瓜的产业链,每当春季来临之时,瓜农们便穿梭于瓜田,播撒希望的种子,3、4月份甜瓜便已成熟,瓜农们采摘、装箱后,有专门的收瓜的来进行交易,行情好时一亩地能卖3-4万,占总收入的大部分。刘道口甜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实践队员的采访下,农户回忆道:“县农业农村局植保专家到俺村进行农技培训,羊角脆甜瓜的市场价值及栽培技术,为俺们引进新的经济作物品种提供了选择和技术支持。”

实践队员在与刘道口村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到,村里的小麦种植每亩能获得120元补贴,但当地更倾向于发展特色种植,主打利润较高的经济作物。在土地权益方面,该村承包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则属于农户。值得关注的是,村民们从祖辈继承的宅基地,如今已基本完成流转,流转费用约为每亩1.8万元,这些宅基地均转至村集体手中。

▲图为实践队员与农户针对承包地现状进行交流。

走进农田,农田上种植的玉米已经可以采摘,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也到了成熟的季节,农户们正在采摘并对西红柿进行装箱,据张农户介绍,甜瓜季节过后便开始种植西红柿,现在正是丰收季节,与此同时,农户们也开始了黄瓜幼苗的嫁接工作。这片土地生生不息,不仅孕育着希望,更持续为农户们带来财富与喜悦。通过采访张农户得知,一个家庭每年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约为5000元左右,用于采买种子化肥等,收成好会有不错的效益。

▲图为农户正在大棚里用工具嫁接黄瓜幼苗。

在村主任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刘道口村在2008年改造旧村,建设新区,建设二层的小康楼,后期根据实际又启动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五层居民楼,并统一安装了路灯,修通了下水道,种植了路边花草和绿化树木,在社区中央建设休闲健身娱乐广场,村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所有楼房全部实现“五化三上二治理一提升”的居住标准。该新区与农田仅仅相隔一条马路,村民开车到马路对面就是自家农田,耕作居住都十分便利,对作物的照看也更加方便。房屋外都悬挂着空调外机,房顶上安装着太阳能,马路对过农田的种植也为他们带来稳定的收入,与农田相邻的更是一个巨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方便了作物的买卖交易,受访村民们大都表示旧村变新区的发展使刘道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曲阜师范大学“九曲安澜”实践队合照。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走进山东省黄河流域的农田大棚、走进刘道口村,切实体会到刘道口村农业发展质量的提高及土地利用流转为村民带来的生活质量提升及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见证了村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撰文 | 石琳

图片 | 石琳

审核 | 刘勇伽 杨子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石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8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