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探寻乡村产业底蕴,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5-08-09 19: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毅杰、张庆豪 李益龙 彭永明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响应乡村振兴号召,服务地方发展,8月6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化高质高效发展研究实践队先后走进吉安市新干县麦㙦镇、金川镇,以访谈交流、实地体验等方式了解学习当地水资源利用和酿酒产业发展。

独龙泉水,源远流长,滋养乡邻,福泽一方。实践队首站走进麦㙦镇丘田村,聂书记热情讲述独龙泉历史,邀请队员品尝甘甜泉水。“村里老人多,过去路泥泞,取水常出事故。” 他指着泉边新修的凉亭与水泥路说,“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任重道远,需代代接力。” 这既加深了队员对当地自然资源的认识,也促使大家思考如何开发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助力地方经济。

图为丘田村村支书向队员们讲述其资源特点和潜在利用价值。李益龙供图。

随后,团队走进当地米酒厂,村支书给出了他的答案:“用独龙泉水酿酒,香醇甘甜,广受好评。”他带领队员体验传统酿酒工艺,讲述“一眼泉水润民生” 的故事,从过去靠泉水解渴度日,到后来用泉水酿出好酒,再到如今米酒产业带动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这汪清泉早已从生存的依托,变成了乡村发展的 “源头活水”。这些亲身经历的见闻与体验,让团队成员真切触摸到乡村振兴的生动脉络 ——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每一滴米酒里的匠心,写在村民增收账本上的实在,更是像独龙泉这样的本土资源,在世代奋斗中焕发的新生机。

图为丘田村村支书介绍:“我们坚持用传统工艺保证米酒的口感和品质。” 李益龙供图。

此外,实践队还参观了江西赣酒文化馆,开启了一场探寻赣酒文化根脉的旅程。作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赣酒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的虎方国时期,“源自虎方,山高水长;天工酿造,赣酒飘香” 的古老题词,寥寥十六字便勾勒出其跨越千年的深厚底蕴。在讲解员的细致引领下,队员们缓步穿行于各个展区。从展示古法酿造工具的玻璃展柜前,到复原传统酿酒作坊的实景模型旁,每一件斑驳的陶瓮、每一组精巧的蒸馏器具,都在诉说着赣酒酿造技艺的传承与演变。“赣酒的酿造不仅恪守‘天工开物’的自然之道,更融入了江西地域特有的水土灵气,从原料甄选到窖池发酵,每一步都延续着祖辈传下的非遗技艺。”随着讲解员的深入,队员们心中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琥珀色的酒液里,装着的不仅是醇厚的滋味,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非遗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图为队员们在认真参观赣酒文化馆。李益龙供图

参观临近尾声时,实践队有幸得到赣酒集团负责人的热情接待,受邀深入后方酿酒工厂,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酿酒体验。从原料的精挑细选到发酵的耐心等待,再到蒸馏时的火候把控,每一个步骤都凝结着匠人的智慧与坚守。这场亲临其境的酿酒体验,让赣酒文化不再是展柜里的文字与器物,而是化作指尖的温度、鼻尖的酒香与心中的震撼,真正融入了队员们的记忆深处。

图为集团负责人与团队的合照。李益龙供图。

一日行程里,从独龙泉的甘冽到乡村米酒的醇香,再到赣酒非遗的厚重,团队见证了泉水滋养出的乡村产业振兴路,非遗技艺在传承中焕发生机,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蓬勃力量与无限可能。​

(供稿人:杨毅杰、张庆豪)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永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