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启明”实践团赴镇江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7 16: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圆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徐圆 靳茹)近日,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启明”实践团赴镇江革命老区,开展了以”铁纪铸江淮,民心照新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此次实践将理论学习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旨在引导青年学生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践中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团队成员在茅山纪念馆大厅合照

聆听历史回响,感悟信仰伟力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在专业讲解员的讲述中,一件件饱经战火的珍贵文物、一幅幅定格历史的黑白照片、一幕幕逼真还原的场景,将新四军将士在茅山地区浴血奋战的壮阔画卷生动铺展。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纪念馆中的生动记载也再现了新四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那盏承载着军民鱼水深情的“马灯”故事深深打动了团队成员:1938年那个关键之夜,当地百姓手提马灯,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夜袭部队照亮崎岖山路并破坏铁路。这束微弱却坚定的光芒,不仅指引了胜利的方向,更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辉映。

图为团队成员与馆内讲解员交流及部分红色馆藏

投身志愿实践,践行服务初心

在感悟历史的同时,实践团积极将学习热情转化为服务动力。在纪念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迅速投入纪念馆的志愿服务工作,热情承担起展厅引导、秩序维护、参观咨询等多项任务。面对络绎不绝的参观群众,成员们耐心细致地指引路线、解答疑问,协助营造了安静、有序、文明的参观学习环境。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志愿活动

踏访战壕遗迹,砺志首捷精神

告别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实践团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随后前往新四军韦岗伏击战战场遗址。在战壕遗址前,成员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入蜿蜒的沟壑。抚摸斑驳的壕壁,凝视沧桑的遗迹,那段“苏南抗日第一仗”的激烈场景仿佛重现眼前——新四军先遣支队如何以弱胜强,伏击日军车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实地踏访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可触,成员们对这场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首捷之战所展现出的非凡智慧、巨大勇气及其为开辟苏南敌后战场奠定的重要战略基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图为团队成员瞻仰苏南抗战纪念碑与踏访韦岗伏击战战场遗址

重温铮铮誓言,筑牢信念之基

在庄严肃穆的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前,实践团全体党员列队肃立,面向鲜红党旗,高举右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在青山翠谷间久久回荡。这既是对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致敬,更是青年学子们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字字千钧的誓言,宣示着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先烈遗志、矢志为党奋斗的坚定信念和青春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传承星火使命,激扬青春力量

此次镇江之行,“星火启明”实践团在珍贵文物的凝视里读懂烽火岁月,在志愿服务的汗水中涵养奉献情怀,在斑驳战壕的触摸中感悟智慧勇气,在铿锵誓言的宣示下坚定理想信念。成员们一致表示,必将把此次实践汲取的信仰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在新时代征程中绽放绚丽光彩。

撰文 | 靳茹

图片 | 李思影

审核 | 徐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圆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