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桂林学院“媒”你“埠”行实践团一行来到了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开展了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大埠乡陶家村的发展现状,运用团队成员所学的专业技术制作宣传视频,为推动乡村农文旅发展贡献团队的力量。
荷花在微风中摇曳
产业融合新图景:荷塘经济激活乡村动能
夏日的陶家村,微风习习,荷香四溢。实践团在走访中发现,陶家村的荷花版图藏着巧妙分工:西头村荷花点以人工精养著称,连片荷塘中架起蜿蜒的观光长廊,粉白双色荷花交相辉映,村民们每日清晨采摘新鲜荷花、莲蓬拿到集市上售卖,花香与市井气交融成独特风景;另一个画面则是“荷稻共生”的生态画卷,淡粉色的荷花与青绿的稻田相映成趣。
实践团成员在采集视频素材
廉政文化新表达:荷香浸润清风正气
“除了赏花,我们还有‘廉洁’风景!”村委相关负责人带着实践团来到了廉洁故事长廊,墙上的漫画讲述着清廉故事,文字展板则串联起村民们的家风家训。陶家村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意象,将廉政文化融入乡村肌理:长廊既是景观步道,更是“流动的廉政课堂”。游客赏荷时驻足观画,村民劳作后闲话家常,廉洁理念便在“看、听、悟”的沉浸式体验中入脑入心。
实践团成员与村支书进行交谈
乡土振兴新引擎:农家院激活内生动力
更让同学们惊喜的是新打造的“神泉部落”农家院,这一项目作为推动陶家村农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它有效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是村民们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的直接途径。一方面,促进了农文旅深度融合,让游客体验乡土风情、品尝农家菜肴,带动了当地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另一方面,激发了乡村内生动力,吸引部分人才回流,促进了乡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善。农家乐不仅可以增加村民们的收入,更有助于沉寂的乡村焕发新生机,提升了乡村整体风貌与吸引力。
村支书为成员们介绍“神泉部落”农家院的规划
生态治理新实践:防汛科普守护家园
与此同时,面对夏季极端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实践团兵分多路展开服务——另一支小队深入村民家中,以"拉家常+案例讲"的方式开展防汛科普专项行动。成员们手持精心制作的防汛传单,结合陶家村临水地势特点,重点讲解暴雨内涝时的实用知识;针对老年群体,还特别演示了简易防汛物资的使用方法。村民们的互动反馈,让科普现场气氛愈发热烈。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资料发放"的组合式宣传,实践团切实提升了村民的防汛警惕性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应对夏季强降雨筑牢了"安全防线"。
实践团成员向村民们科普防洪防汛知识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让成员们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也提供了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平台。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助力农村发展的号召,不仅用镜头记录荷花之美,更深挖农文旅发展背后的多元故事。接下来,团队成员将运用专业所学,通过制作短视频、H5等多种宣传形式,助力陶家村将魅力从荷塘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
团队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亚鑫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