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武夷山,茶垄叠翠,岩韵悠长。7月25日下午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培训班赴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实践团一行人走进南平市武夷山市赋韵岩茶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沉浸式体验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本次活动作为“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三茶统筹’”主题实践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沉浸式制茶,品茶、采茶探寻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的非遗密码,读懂“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密码,在茶香氤氲里传承非遗技艺、厚植家国情怀。
探访制茶全流程,解锁“岩骨花香”技艺密码
在赋韵岩茶厂,实践团成员开启了一场深度的制茶工艺探索之旅。刚进入厂区,阵阵茶香便扑面而来,顺着香气前行,制茶的各道工序场景依次展现在眼前。从鲜叶的采摘筛选,到后续的杀青、揉捻、烘焙等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彰显着传统工艺的精妙。
实践活动从“识茶青”起步,老师展示“三红七绿”标准,指导学子挑叶,队员们蹲在竹匾前逐片筛选,指尖沾满茶汁清香。在摇青区,老师讲解摇青原理,学子们体验摇青工艺,感受力度和时间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揉捻区里,老师示范“轻—重—轻”揉捻技巧,学子们观察尝试,感受茶叶成形。炭焙车间中,老师用荔枝木炭火烘焙茶叶,让学子感受不同温度对茶叶风味的影响,学子们表示课本里的知识在此有了具象表达。
▲图为实践队队员亲身体验动手摇青
品味多样茶香,感受武夷岩茶丰富内涵
实践活动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品茶会在厂里的品鉴室举行。大家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放着正山小种、大红袍、金骏眉、肉桂、水仙、野茶等多种品类的茶。
赋韵岩茶厂的工作人员为了能让实践队员们对茶有更多的了解,特意冲泡各种茶叶请大家品尝并进行介绍。“冲泡好的正山小种,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甘爽,带有独特的松烟香。大红袍香气馥郁持久,岩韵明显,口感丰富。金骏眉外形细小而紧秀,色泽乌黑油润,冲泡后汤色金黄,香气清甜甘爽。肉桂香气辛锐持久,有明显的桂皮香,滋味醇厚甘滑。水仙香气清幽似兰,滋味醇厚回甘。野茶则有着独特的山野气息,口感醇厚饱满”。
学子们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解每种茶的特点和故事。“这些不同品类的茶,都是武夷山这片土地的馈赠,它们的风味差异,与山场、工艺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这次品茶体验,大家对武夷岩茶的丰富内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图为队员们一边品茶一边认真听老师讲解
实践的最后,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茶厂的茶园。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一片生机盎然。茶农们正在田间忙碌地采摘茶叶,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学习了采茶的技巧:“要采一芽二三叶,这样的茶叶品质最佳,采摘时手法要轻,不能损伤茶树。”大家戴上斗笠,顶着太阳,挎着茶篓,走进茶园开始体验采茶。
亲身体验后,学子们纷纷表示深刻体会到了茶农劳作的辛苦。“每一片茶叶都来之不易,凝聚着茶农们的汗水,以后喝茶会更加珍惜。”
▲图为队员们在茶树间体验采茶
从赋韵岩茶厂出来,回望这座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老茶厂,学子们心中的“三茶”图景愈发清晰。这场实践活动,是福建农林大学“青马工程”学员践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生动写照。武夷岩茶的制作需要“七泡有余香”,青年的成长与担当,亦如这茶汤般,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绵长。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茶园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清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