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张佳峰 梁丹 刘佩怡)“一个小小的黑点,能变成什么?”面对惠州学院“七彩童行·惠育绿苗”志愿团老师刘佩怡的提问,教室里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好奇与一丝不确定。这是近日发生在仲恺12355暖心的一幕。作为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的青年突击队,这群大学生志愿者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小黑点变形计”心理启蒙课,引导孩子们在一笔一画中,完成了一场关于自我接纳与价值发现的奇妙旅程。
起初,孩子们面对白纸上的黑点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想象力的大门被缓缓推开。“它可以是小瓢虫身上的斑点!”“是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向远方!”“是我家小狗的眼睛!”……稚嫩的声音此起彼伏,原本不起眼的黑点,在孩子们的画笔下,变成了雪人的纽扣、蝌蚪的身体、向日葵的花心,绽放出无限可能。
图为学生在小黑点变形计课上的悉心画作。周焯楠 供图
“黑点变成了一颗黑葡萄,它不再是孤单的一个点,而是一串甜甜的果实里的一员啦!”10岁的黄同学举着自己的画作,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堂精心设计的课程,被志愿者们称为“从黑点到亮点”心理启蒙模型。它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巧妙地将心理学中“接纳不完美”的理念转化为孩子们可以理解和参与的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堂课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告诉他们,所谓的‘缺点’换个角度看,完全可以成为最独特的闪光点。”课程主讲人刘佩怡分享道,“教育的真谛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图为学生讲述自己作品中小黑点变化。周焯楠 供图
内在的自信建立后,一场名为“能量接力跑”的游戏,则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他们需要用纸筒搭建轨道,协力传递一颗小小的乒乓球。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屡屡失败,到后来的默契配合、成功抵达终点,欢呼声与击掌声在教室中回荡。孩子们在游戏中领悟到,个人的力量虽有限,但团队的智慧与协作却能创造奇迹。
图为能量接力跑课程中学生认真合作传递乒乓球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希望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的陪伴者。”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正是‘百千万工程’的核心要义之一——投资于人。通过培养孩子们的心理韧性和团队精神,正是在为乡村的未来发展积蓄最宝贵的人才力量,用青春行动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佳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