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珠海科技学院智电芯火百千万突击队赴光明村开展“一河两岸”水质检测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03 18: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世强   阅读 7.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2日,伴随着盛夏的骄阳,珠海科技学院智电芯火突击队奔赴珠海市斗门区光明村,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自主研发的智能水质检测装置为“科技利器”,开展“一河两岸”生态治理专项行动,用青春智慧为乡村水环境治理注入创新动能。

光明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北部,村庄全域位于珠海市水源保护区内,承担区域生态保护功能,生态环境优越,是珠海市最具“沙田”特色的村落之一。作为水源保护区,光明村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水质检测就成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01、携技术,为“一河两岸”护航

智电芯火突击队带来的水质检测装置,这套装置如同一个“水环境医生”,能精准检测出水中的温度、pH值、浑浊度、电导率等关键指标。若发现数据异常,便立刻报警,进一步分析原因。轻便易携的设计让队员们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仅需几分钟便能完成一次全面“体检”。

▲检测水质采样现场

▲调制设备检测水质情况

02、入乡村,用实践扎根大地

队员们背负着检测设备于村落间往来穿梭,沿着河岸开展走访调研工作,采集最为鲜活的水环境信息。在走访期间,队员们耐心地询问村民有关河流的日常状况,并认真记录每一处细节。这些源自田间地头的反馈,成为后续开展水质检测与制定治理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他们的足迹遍及各个角落,从河流源头直至支流,从岸边植被延伸至周边农田,对可能影响水质的因素进行全方位勘察,为乡村水环境勾勒出一幅详尽的“体检图谱”。

▲乡下走访当地村民

03、出成果,以数据助力治理

在光明村,团队对村内主干河道及支流进行了网格化采样。数据显示:部分河段溶解氧较低于健康标准、PH值呈中性、浑浊度较高。这些数据通过云端实时上传,生成可视化报告,为后续治理提供了精准依据。

基于检测结果,智电芯火突击队根据治理技术的选择原则,投加活性炭、石灰等,固定底泥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此外,团队通过“监测数据指导技术选择,技术应用反哺监测优化”的闭环模式,实现水质治理的精准化和长效化,最终保障水环境安全。

▲团队合照

活动结束

硬核科技测清流,数据智慧解难题,青春热血育新绿。此次光明村之行,是智电芯火突击队践行“三下乡”精神的生动体现。队员们用专业架起高校与乡村的桥梁,让科技创新成果扎根乡土,成为乡村规划建设的“助推器”。

撰文 | 冯雪欣

图片 | 朱子延

一审 | 张世强

二审 | 范昭 、陈金涛

三审 | 司玉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世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