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壮青苗,支教伴成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材料学院青苗夏令营

发布时间:2025-08-03 17: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薇   阅读 99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爱之翼社团发起的“青苗夏令营”支教活动,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润店小学正式启动。近20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为期14天的系统教学,为当地90余名儿童提供暑期教育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城乡教育资源互补。

趣味课堂点燃学习热情,互动教学迸发童真活力。

7月10日的手工课堂上,一名学生举着自制的摇摆小人向志愿者询问:“老师,这个小人的身子怎么总歪着呢?”志愿者当即蹲下身子,握住学生的手分步示范操作要点,耐心讲解结构平衡的原理。这样的互动场景,在夏令营的课堂上每日可见。

图1为孩子们上课做有趣手工。杨伟丽供图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了多门类课程:手工课上,学生们在指导下使用彩纸、剪刀等工具完成摇摆小人、纸花篮等作品,教室墙面被五彩斑斓的手工作品装点,形成独特的“儿童创意展”;古诗诵读环节,志愿者结合插图讲解诗意背景,引导学生在吟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每日开设的“科普小课堂”则通过动画演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解答“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蚂蚁如何传递信息”等问题,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认知感受。

图2为小朋友做的树叶作品。杨伟丽供图

志愿者用爱浇灌成长,点滴付出收获真挚反馈。

“乡村儿童对知识的渴求程度,超出了预期。”7月13日,参与支教的志愿者在受访时表示,团队出发前曾针对乡村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课程设计调研,通过提前走访学校、与当地教师交流,最终确定了贴合乡村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

结合当地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特点,志愿者专门增设“农作物认知课”,带领学生认识小麦、玉米等常见作物的生长周期与形态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对乡土资源的认知。此外,夏令营还设置了游戏互动、绘本共读等环节,从知识传授与情感陪伴两个维度助力学生成长。

图3为又又老师给同学们科普知识。杨伟丽供图

种下求知种子,支教活动获多方点赞。

据校方介绍,润店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占比较高,暑期缺乏系统教育引导。“青苗夏令营”支教活动的开展有效填补了这一空白,经过一周教学,学生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部分内向学生已能主动举手提问。

图4为小樱老师为同学们讲解谷物。杨伟丽供图

“看到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光,就知道这一切都值得。”志愿者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段短暂的陪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对知识的向往,让这份“青苗”般的求知欲,在未来茁壮成长。

目前,夏令营已结束,孩子们在手工创作、古诗吟诵与科普探索中收获成长,志愿者也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体会到教育的温度与意义。这场双向奔赴的支教活动,正以最温暖的方式,为乡村儿童的童年添上一抹明亮的色彩,也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力量。

撰文 | 杨伟丽

一审 | 刘薇

二审 | 陈盛贺

三审 | 张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