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张洁怡 黄乐儿)为积极响应广东省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战略部署,动员广大青年学子投身基层建设。这个暑期,广东培正学院“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赴花都区新华街杏林社区开展为期7日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中,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设计艺术领域的特色课程,以生动的方式授课,让青少年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拓宽视野、收获知识,在互动中感受关爱、快乐成长。实践团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守护童真的责任担当,让青春暖意洒满社区每个角落。
前期准备
见面会
图为“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首次见面会合影
为扎实推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暑期“三下乡”实践筹备工作,“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6月19日开展首次见面会。此次见面会为实践活动筑牢根基,助力团队投身基层服务的浪潮中。
实地走访
图为“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实地走访杏林社区合影
为推动校地合作,落实实践育人目标,“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6月20日赴花都区杏林社区进行实地走访。指导老师黄振钊、白淳携成员代表与社区专职人员欧阳丽君会面,就活动场地、支教物资等细节沟通协调。此次走访明确了实践活动落地细节,更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确定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发力方向。
图为“广东培正学院·杏林社区”工作站揭牌仪式合影
校地合作,成立工作站
2025年7月22日,“广东培正学院·杏林社区”工作站正式成立!此次工作站的落地,既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的生动实践,更是校地携手共进的重要见证。依托这一实践平台,实践团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惠民服务实效,在社区治理与文化建设中积极践行青年使命。这种“高校赋能+青春建功”的校地共建模式,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协同育人机制,更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鲜活的青春活力,让青春之花在基层实践的沃土中绚丽绽放。
七天支教纪实
图为杏林社区扭扭棒创意手工制作活动剪影
7月14日,“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带领杏林社区青少年制作扭扭棒创意手工。一步步拆解,一遍遍演示,捏住、弯折、缠绕、勾连。小朋友们学得专注,创作出各样小物件。活动尾声,小朋友们捧着作品,分享创意,活动室里漾着笑声。这短暂的时光,不仅让孩子们锻炼了动手能力,也为他们的暑假增添了一抹亮色!
图为杏林社区蓝染体验活动剪影
7月15日,“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带领杏林社区青少年进行蓝染体验。队员们讲流程,教扎花,把创作的火苗点亮。小朋友们折扎方巾,滴落染料,专注浸在创作里,乐趣在掌心漫延。静置后拆去绳结,悬挂的蓝白纹路,在阳光下舒展,成了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方蓝染,让非遗之花,在广阔的天地绽放!
图为杏林社区漂漆体验活动剪影
7月17日,“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带领杏林社区青少年进行漂漆体验。色漆滴成小点,漾开成片,搅拌棒转着,漆色缠成漩涡、云纹。提起瞬间,空白载体便“偷”走了水的画作。扇与书签,染着流动的色,作品在分享里流转,惊叹与欢笑交织,漆艺的魅力漫进心房,悄悄扎下根。实践团带着这份传承,以志愿服务,向基层播撒光。
图为杏林社区甲骨文粘土手工制作活动剪影
7月18日,实践团用黏土带小朋友们探索甲骨文的奥秘。影音作引,问答铺路。队员示范捏塑“日”“月”“明”。孩童选泥、搓揉、按压,让千年符号在掌心显形。展作品,说心得,古文字落进稚嫩心怀,文脉随指尖漫延,向往自心底滋长。
图为杏林社区彩绘活动剪影
7月15日,戏帽彩绘。小朋友们选色勾勒戏帽,纹样渐显,藏满童真巧思;7月21日,云肩彩绘。队员讲云肩种类与花纹,小朋友们挥笔装饰。传统纹样焕新,显服饰魅力。韵致入心窝,播下传承种;7月22日,青花瓷彩绘。队员展青花样式,解纹样寓意,小朋友们落笔绘心中瓷影,分享感受。传统符号架桥,激创造活力,文脉随画痕,静静流淌。
图为“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与杏林社区青少年部分活动合影
总结
“乐善智美”社会实践团圆满完成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趣味教学为载体,融入文化元素讲解、传承非遗技艺等多维举措,将“美育浸润”深度融入实践全过程,为杏林社区青少年的心灵注入色彩与活力。同时,实践团通过“高校赋能+青春建功”模式,将学识转化为服务实效,在深化协同育人中为社区注入活力。这场实践不仅让队员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更厚植了担当意识与为民情怀。
青年应服务人民、奉献祖国,实践是服务社会的最佳途径。未来,实践团将带着收获前行,让艺术之光点亮民族复兴的精神航标,让青春在新征程绽放绚丽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洁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