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8 日,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匠心融绿建,‘砼’基筑振兴” 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中铁十四局相关专业人员深入交流,开启了一场感悟工程匠心、见证校企党建融合的实践之旅。
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这是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隧道穿越黄河,全长4760米,其中穿越黄河主河道部分占1150米。直径达15.7米的盾构机在黄河河床以下40多米的底层中稳步掘进,施工中采用了“泥水平衡盾构”技术,通过精准控制盾构机内的泥浆压力与黄河水压平衡,避免河床沉降。每一寸向前的距离,都是与母亲河的温柔对话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们参观工地一线施工情况
在施工现场,队员们和指导教师与专业人士一同探索工程与生态并重之道。队员们向专业人士提出诸多问题,如“如何平衡施工效率与母亲河水质保护”“如何确保隧道施工中母亲河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等。在得到解答后,队员们明白:守护母亲河,既要敢于突破技术壁垒,更要将生态理念融入每一个施工细节;他们更深刻认识到,保卫黄河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隧道建成后不仅缩短两岸交通距离,让黄河滩区的农产品能更快运往城市市场,还通过生态施工留下的“绿色航道”,为沿岸乡村发展文旅产业奠定基础——就像施工中特意保留的黄河故道湿地,未来将成为乡村生态旅游的打卡地,让守护黄河的成果真正惠及沿岸百姓。随后,专业工程师带领实践队进入施工管控区进行实地生态调研,队员们对照设计图纸系统拆解了了解了隧道的各部分结构。实践结束后,队员们手中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生态优先”的细节。此次实践让他们明白,以创新与匠心,让黄河承历史、向未来。他们将融生态理念于专业,以精技严态护黄河,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正在认真学习专业人员的讲解
在黄岗路隧道项目部,实践队迎来了本次实践的最后一个环节——从党建联建中洞察初心。活动伊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维国与中铁十四局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党支部书记分别进行了党建工作介绍。随后,土木与交通学院指导教师赵尉琪汇报学院党支部工作,学生代表陈秋实作“砥砺前行谋绿建,青春奋斗筑生态”主题宣讲,分享实践感悟。活动尾声,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党委与中铁十四局集团党委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双方代表在与会人员见证下完成签约并授牌。
▲图为东北林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与中铁十四局进行党建签约授牌
此次党建联建活动,生动展现了校企双方在党建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为深化党建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树立了典范。当同学们回望隧道施工现场,更真切地体会到:党建联建中凝聚的红色基因,已化作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让“为民建隧、实干兴邦”的初心,“生态环保,守护母亲河”的执着,在每一次掘进、每一处攻坚中愈发鲜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人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