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水源,播种未来:河海大学青年大学生实践团赴镇江南京开展水资源调研与基层服务

发布时间:2025-08-03 20: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林三川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溯源乡水·益践新程”返家乡社会实践团赴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和镇江市润州区,围绕“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开展城乡水资源调研、基层水务交流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青年学子走进基层、了解家乡、服务社会,在实地走访与交流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专业认同与实践能力。

走进展览馆:探城建脉络,为家乡“绘蓝图” 

在南京江北新区城市规划馆,实践团成员通过讲解参观、资料研学和互动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新区在产业规划、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定位。讲解员介绍,江北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围绕“创新驱动、绿色发展、融合共生”三大战略方向不断推进城市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在全息沙盘和数字交互展区,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新区从蓝图设想到高质量发展实践的转变过程,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落地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城市发展并不是孤立进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个功能区的设计都与整体资源配置息息相关。”一名实践团成员表示,规划馆不仅展现了城市格局的跃迁,也激发了其投身家乡建设的强烈愿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馆前合影留念

调研水利局:对话治水者,为水乡“理脉络”

镇江市水利局是本次实践的重点调研单位之一。实践团围绕“地方水利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关系”主题,与水政水资源处、规建处、农水处、河湖长制工作处等业务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会上,水利局办公室负责人余孝忠主任介绍了近年来镇江在流域治理、水资源利用、城市防洪排涝、水源地保护等方面的综合举措和工程进展,重点提及数字水务和智慧河湖体系在基层治理中的试点成效。队员们意识到,新时代的水利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更涉及到如何借助高科技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自由交流环节,实践团成员就滩江治理、水生态修复、生态水位的统计和流量监控等专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提问。水政水资源处处长林荣玉详细介绍了镇江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方面的成效与挑战。其中,镇江市在保障安全水道、改善水道便利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在水质改善方面,镇江近年来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数据显示,镇江市全市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达到100%,持续保持全省第一(与南京、泰州、盐城并列)。水质的持续改善,得益于镇江在水生态治理中的持续投入和创新措施,特别是在生态水利建设方面的努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镇江市水利局开展座谈会

更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的是,座谈中还涉及到了最近水利领域的一个重大技术进展——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截弯取直与隧洞引水技术。来自河湖长制工作处的王斌处长介绍,这一技术突破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电站的发电效率,更在水资源调配和区域生态保护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具体来说,这项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水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精确的水流调节,保障下游区域的生态水位和流量,极大地推动了水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展。实践团成员对于这一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用性深感兴趣,并就如何将这一技术经验应用到江苏省及镇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中进行了详细讨论。

交流会结束后,河海大学“溯源乡水·益践新程”实践团与商学院“智汇水务”团队联合,与镇江市水利局签署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校地双方合作迈入常态化发展阶段,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了解行业、融入家乡的重要平台。“高校青年是水利事业的未来力量,欢迎大家常回家乡,扎根基层。”农水处处长胡炯鼓励实践团成员,号召更多年轻人未来投身水利事业,为地方水利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水利局办公室主任举行授牌仪式

深入社区服务:融水于童趣,为环保“播种子”

在镇江市润州区宝塔路街道黄山社区,实践团以“水资源保护+人文关怀”为理念,面向儿童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通过做手工和互动游戏等方式,陪伴孩子们度过温馨的上午时光。不同于常规形式化宣讲,团队将环保教育内容融入互动之中,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普及节水常识。活动现场还发放了多份自制的保障水安全宣传资料,鼓励陪同家长共同参与节水护水行动。社区负责人表示,很多孩子对环境话题充满兴趣,此类富有创意与温度的公益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以人为本’的基层治理理念。”有队员感慨道,公益不仅是服务,更是一场自我教育。

▲图为实践团成员开展志愿服务

▲图为实践团成员宣传水安全并发放传单

为进一步掌握居民对生态治理的认知与反馈,实践团同步设计发放问卷,调研内容涵盖水资源使用、家庭节水习惯、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看法。截至活动结束,问卷共回收有效样本百余份,覆盖多个街区,为后续实践工作的精准化和社区宣传策略的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本次实践过程中,团队始终坚持“走下去、沉下去、融进去”的工作思路,不断挖掘与水利行业、城乡发展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基层案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交流、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看见问题、思考路径、提出建议,在服务群众中锤炼本领,也在家乡建设中坚定了回归基层、奉献地方的初心。

青年之志,在于行走中国大地;青年之责,在于回应时代呼唤。河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溯源乡水·益践新程”实践团将持续关注地方水资源治理与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为推动城乡融合、建设和美乡村贡献青年智慧与专业力量。(通讯员 林三川)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三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