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课:执笔正姿蕴文化,墨香浸润少年心

发布时间:2025-08-03 21: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子松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黄景、薛茗月、张子松) 为助力林区儿童规范书写,湖北大学“润雨生花”志愿服务队于7月16日至28日,在神农架新华镇“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开展硬笔书法特色课程。团队精心设计了系列内容,不仅系统传授书写笔顺与部首知识,更溯源汉字文化,引导孩子们在点捺横竖间感受文字魅力,以书写为桥,播种文化自信。

​执笔正姿,习字立规​

“端正坐姿如翠竹挺立,握笔讲究指实掌虚,笔尖一寸处着力方能灵活。”课堂伊始,志愿者边演示边细致讲解,逐一纠正孩子们常见的歪头、耸肩等习惯。从“横平竖直”的起收笔要点,到“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原则,志愿者以“十”“人”等基础汉字为例,形象地说明正确笔顺能让字形如“站军姿的战士”般稳健挺拔。

练习环节,孩子们专注于田字格临摹。志愿者耐心巡视,针对学生张兴敏的“木”字指出:“要先写横,再写竖,这样结构才端正。”小姑娘听后擦掉重写,恍然大悟:“怪不得原来总觉得像‘歪脖子’呢!”在红笔标注的规范范本旁,一张张练习纸上渐渐布满了日益工整的字迹。

图为志愿者示范握笔姿势

​趣味识字,文化溯源​

为深化理解,课程巧妙融入汉字文化溯源。志愿者展示“‘艸’(草)在甲骨文中如同两棵小草”的形象演变,并借助“草”“花”的动画演示,吸引孩子们探索符号到汉字的奇妙旅程。生动的课前游戏让课堂氛围活跃:“部首大炸弹”环节,孩子们围绕“氵”热烈接龙“江、河、湖”,失误者则幽默地以鬼脸“认栽”;“你画我猜”中,当志愿者在孩子背上写出“山”字,熟悉山峦的小手掌迅速在空中勾勒出起伏线条;“加笔变新字”游戏也激发创意,“止”加一笔成“正”,“江”加一笔变“汪”,孩子们对汉字结构的敏锐感知尽显无遗。

▲图为学生回答问题

讲解“绞丝旁”时,一则谜语“细过头发柔过棉,蚕吐它来织绸缎”立刻被答出:“是丝!”志愿者顺势展示丝绸之路的简笔画:“‘纟’部的字多与丝线相关,就像汉字本身,也是串联古今的纽带。”孩子们在米格纸上临写“红”、“绿”,落笔之间平添一份对文字的敬意。

▲图为志愿者指导学生

​稚笔生花,墨韵结课​

结课之际,孩子们在书签纸上用心书写。“清风”“明月”等词语虽笔触稚嫩,却布局有序。大家兴奋地互相展示成果,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一位学生举着书签跑到志愿者面前,雀跃道:“看我写的‘山’,像不像咱窗外的神农架?”阳光下,这些或许不够完美的字迹,跃动着孩子们质朴的想象力和灵性。

▲图为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从端正书写姿势、溯源字理文化,到临摹书写和创作表达,湖北大学志愿者们以汉字为媒,为林区儿童架起通往文化根基的桥梁。中性笔下流淌的每一道墨痕,都是文明火种在童心里悄然萌发的印记,无声诉说着传承的序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子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