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映山河,兵声不息” ——玉溪师院“红色记忆寻访团”腾冲行传承信仰之光

发布时间:2025-08-04 00: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桃 周繁 王天慈   阅读 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2025年7月11日至17日,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色记忆寻访团”赴云南省腾冲市开展“声映山河,兵声不息——腾冲红色文化探寻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普通话为纽带,通过祭奠英烈、走访村寨、老兵访谈等形式,挖掘滇西抗战红色记忆,让信仰之声跨越语言与代际,在边陲大地激荡回响。

▲图为寻访团出发前合照

到达国殇墓园后,寻访团成员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敬献花篮后开展以“普通话讲英雄,声声不息讲信仰”为主题开启微团课录制。国殇墓园是为纪念民国三十三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阵亡将士而修建,园名取自《楚辞》“国殇”篇。园内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墓园融为一体,更全面的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更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研究和再现滇西抗战历史发挥巨大作用。团队成果微团课视频将作为线上红色教育资源,让更多人听见腾冲抗战的悲壮与辉煌。

▲图为寻访团成员肃立默哀

红色记忆寻访团队还走进了腾冲市马站乡胡家村,开展“普通话普及+红色记忆”采访调研活动。村民用腾冲方言讲述红色文化记忆,成员们则通过问卷来记录历史碎片。

▲图为寻访团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采访

紧接着进行“聂耳和国歌故事的宣讲”小课堂,通过讲述、问答等方式,让当地儿童了解聂耳及国歌的创作历程,教他们唱聂耳的《卖报歌》,并同唱《义勇军进行曲》。

▲图为寻访团成员讲述聂耳与国歌的故事

在与抗战老兵的家人联系后,团队带着鲜花和水果探望滇西抗战老兵何绍从老先生,认真倾听并承诺将他对青年人的寄语带进校园课堂。

▲图为寻访团成员前往老兵家中

这位102岁的老人1942年4月被保长抓了壮丁,抓到县里集中,一个月后前往泸州蓝田坝受训,两个月后经昭通到下关补充进53军运输团1大队1连,驻防下关观音堂附近,1944年初丛下关经漾濞、永平到保山开往怒江边,配合部队往前线运送炮弹,收复腾冲后参与修筑中印公路。在和老先生的交谈中,团队成员深刻地感受到抗战的不易以及中国抗战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为寻访团成员与抗战老兵的合影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信仰的桥梁。”此次实践通过普通话与方言的碰撞,既推动了边疆地区语言文化互通,又让红色记忆“活”起来、“传”下去。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玉溪师院学子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声音传递信仰力量,让滇西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天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5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