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清晨,玉溪师范学院“红色记忆寻访团”全体成员肃立于腾冲国殇墓园纪念碑前。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后,他们他们向长眠于此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敬献花篮,致以深切缅怀。随后,一场以“普通话讲英雄,声声不息讲信仰”为主题的“微团课”,在这里正式开启。
圣地寻根,感悟不朽丰碑
国殇墓园,是为纪念1944年在腾冲战役中阵亡的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将士而建。其名取自《楚辞·九歌》中的《国殇》篇,承载着对为国捐躯将士的深切哀悼与崇高敬意。墓园内,滇西抗战纪念馆与烈士墓冢紧密相依,形成“馆墓一体”的独特格局。纪念馆内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再现了滇西抗战的艰苦卓绝与辉煌胜利,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这片庄严肃穆的土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精神力量的圣地,对深入研究滇西抗战历史、传承民族气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图为寻访团成员肃立默哀
青春之声,讲述血火荣光
在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寻访团成员们深受触动。他们选择在此录制微团课,是为了增强感悟的真实性和讲述的感染力。成员们用清晰、标准的普通话,讲述腾冲战役的悲壮历程、远征军将士的英勇事迹以及这场战役在滇西抗战乃至全民族抗战中的重大意义。透过镜头,他们努力将墓园的肃穆氛围、纪念馆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实地产生的深刻感悟融为一体,用青年学子的声音,传递跨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图为寻访团成员录制微团课
推普铸魂,赓续红色基因
此次微团课录制,是团队践行“普通话讲英雄”主题的关键环节。选择在国殇墓园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点,用国家通用语言讲述英雄史诗,本身就具有深刻的寓意: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民族共识、铸牢精神信仰的重要载体。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精心制作的微团课视频,让这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以更加鲜活、更具感染力的方式,传递给更广泛的青年群体,尤其是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学子。这些线上红色教育资源,旨在让腾冲抗战的悲壮与辉煌穿越时空,让英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心中“声声不息”,点燃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图为寻访团成员在国殇墓园的合照
在国殇墓园的录制,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生动的语言实践。当青年学子以标准普通话在先烈长眠之地讲述他们的故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红色信仰的双重使命,在此刻交汇融合,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赞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天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