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19日,一群来自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励行三农”支教分队的大学生抵达连州市九陂镇中心学校,为学校135名中小学生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美育发展。在“双减”政策与新课标实践育人的春风下,这场自然科普行动如一场及时雨。城市孩子挤在玻璃展柜前认识自然时,九陂镇的孩子却在真实山林中触摸自然的脉络。
▲图为同学们在乡间捕虫
华南农大学子带来的昆虫自然科普课堂,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14日上午,九陂镇中心学校自然教育开班仪式举行。学生按年级结成3-4人小队,依次接过轻盈的捕虫网。五位带队老师抬腕示范如何使用捕虫网,网影在阳光下划出半弧。几番尝试后,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捕虫网的使用技巧。走到学校后面的白云山,一路遇到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昆虫。“凤蝶、竹节虫、叶甲、天牛!”采集小分队的叫喊声此起彼伏。“课本里的虫子活了!”五年级学生小林兴奋地喊声在山间回荡。“老师快看,这是我们刚刚自己捉到的虫子!”山间田野的回响,不仅记录了童真的雀跃,也在他们心里播下敬畏自然、守护生态的种子。
▲图为同学们练习如何使用捕虫网
自然之美在乡土中绽放,乡村蕴藏着城市稀缺的自然教育宝藏。当城市机构为模拟“森林课堂”大费周章时,连州的青山绿水、蝉鸣蛙叫却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日常教材。从野外采集技巧、昆虫植物种类识别,到室内标本制作、干燥和装标本盒,这场持续六天的昆虫标本制作活动中,孩子们体验了把乡村白云山物种装进标本盒的过程。在7月19日的结课典礼上,各位代班班主任亲手将这些昆虫标本赠予各班学生。九陂镇中心学校书记欧小南表示:“亲手采、亲手制,这次自然教育活动把课堂知识变成了可触可感的成果,也让孩子们在指尖间真切体会到实践的魅力,成为一次难忘而又珍贵的经历。”这份独特的礼物不仅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宝贵补充,更激发了同学们对自然科学奥秘不懈的探索精神。
▲图为同学们观察昆虫标本
这些源自乡土的课程设计,正是对教育部新课标“丰富实践方式”的生动回应。华南农大团队用专业视角激活了这份沉睡资源——乡土,本就是最丰厚的自然课桌!在结课典礼的致辞中,九陂镇中心学校李欢娣副校长对团队成员给予了高度认可,并热情邀请队员们常回来看看。自然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田野与山林间把风声虫鸣读成课本,也将守护家乡生态写进成长的注脚。九陂镇中心学校将继续丰富学校美育资源,推进乡村美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多样的美育体验。
▲图为昆虫标本赠予仪式
这堂“行走的科普课”正是响应两办《科普工作意见》的鲜活实践。大学生们用短视频记录昆虫的奇妙瞬间,让山里的科普课飞入更广阔的网络天地。知识如种子播撒,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已在脚下铺展。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洪泽灏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