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新团队联动社区:开展“变废为宝”活动,活化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03 10: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孔可欣   阅读 1.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化“百千万工程” ,推动非遗传承与基层实践融合,近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艺新团队携手城南社区祈安苑香山书房,针对7-12岁小朋友开展 “变废为宝,邂逅起湾金龙” 非遗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创意实践中感受中山彩扎魅力,以青春活力助力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

历史引入:叩响非遗之门

活动开场,志愿者以生动故事讲述起湾金龙历史。作为中山彩扎代表,起湾金龙承载着本土文化记忆,是“百千万工程”中亟待保护与活化的区域文化符号。其造型独特、寓意团结丰收,瞬间抓住小朋友们的好奇心,抛出 “金龙全身有多长呀”“猜猜金龙以前是怎么舞动的” 等问题,小朋友们踊跃抢答,在问答互动里,沉浸式走进非遗文化世界,也让本土文化基因在社区场景中自然流淌。

材料英语:知识跨界融合

 从起湾金龙传统制作材料延伸,志愿者开展趣味英语教学。围绕 “paper(纸)”“bottle(塑料瓶)”“glue(胶水)” 等材料单词,通过单词卡领读、情景造句,比如 “Gluing the scales.(粘贴鳞片)” ,让小朋友边学英语边关联手工材料,知识融合自然又有趣。这种知识融合的方式,既丰富了社区教育内容,也为“百千万工程”中的基层文化赋能提供了创新思路,让知识传递自然又有趣。

手工实践:变废为宝创艺

进入核心制作步骤!志愿者分解起湾金龙制作流程,带着小朋友用废纸、塑料瓶等 “变废为宝” :先剪 “龙头龙尾” ,再贴 “鳞片装饰” ,一步步耐心指导。过程中,志愿者协助小朋友调整造型、解决难题,原本普通的废品,在孩子们巧手下逐渐变成威风的起湾金龙。这一过程不仅践行了绿色发展理念,更通过动手实践让非遗技艺在社区落地生根,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文化传承与基层实践结合的生动缩影。

成果展示:点亮青春笑容

制作完成,小朋友们兴奋举起 “专属金龙” ,成就感满满!这场活动,以 “百千万工程” 为依托,让非遗真正走进社区、走进孩子。既让小朋友认识起湾金龙,用创意实践传承文化,又以青春力量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为城乡文化协同发展添砖加瓦!

合影环节

  

 活动尾声,孩子们手捧亲手打造的“彩龙”,与志愿者们在镜头前定格笑容。这些灿烂的面庞,既是非遗传承的新希望,也是“百千万工程”扎根基层的生动注脚。让非遗文化在创新中持续生长,在社区土壤里绽放更耀眼的光彩,让传统文化与青春力量双向奔赴,续写基层文化建设的温暖篇章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孔可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