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烟台8月3日讯(通讯员 陶伊琳) 2025年8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星火电商·筑梦振乡”社会实践队赴山东省荣成市八甲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电商培训、合作社研讨等形式,普及农村电商运营知识,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电商”融合发展路径,助力渔村特色产业突破销售瓶颈。
渔获外销的现实阻碍
图为实践队员在村中进行走访
唐烯恬 供图
八甲村三面环海,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聚集全村78%的养殖户。实践队员走访发现,村中居民晾晒的淡干海参品质优良,但普遍反映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商贩收购,价格被动接受。团队调研数据显示,该村82%的水产品依赖线下批发商,电商渗透率不足15%。
在合作社仓库,村书记介绍,一箱即食海带结批发价30元,电商平台零售价可达58元,但村民因缺乏运营知识,担忧库存积压与用户评价问题。队员查阅合作社账本发现,去年电商包装设计费占营销成本的40%,而线上销售额占比不足8%。
电商知识普及与实践
实践队员现场指导村民操作手机购物,村民刘大爷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到某款海带商品的包装质量不及本村合作社产品,便主动询问队员自家产品能否通过类似平台销售。实践队开展的“电商认知度问卷”调研显示,村里60岁以上的社员中,仅12%能够独立完成网购流程。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村民使用电商平台
唐烯恬 供图
(1)开展实操培训,推广电商技能
针对上述情况,实践队与村干部沟通后开设“电商小课堂”,播放方言版教学视频,内容涵盖产品拍摄、退换货处理等。在村干部宣传带动下,村民逐步接受新事物,初步了解电商销售的过程和知识。
(2)党支部引领的破局举措
在合作社办公室,实践队成员向村支书介绍助农计划,要通过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打开销路,降低成本。同时村书记也向实践队展示了新规划:村集体将投资建设冷链分拣中心。“大学生帮助我们明确了方向,电商并非简单开设网店。”他结合墙上“双线协同”示意图,提出要对内整合养殖、加工资源,对外联动专家打造“八甲牡蛎”地理标志产品。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村支书介绍助农计划
唐烯恬 供图
该规划得到村内大多数养殖户响应。据介绍,当前中间商抽成达35%,而实践队测算电商运营成本仅15%。实践队与村干部共同商讨方案,决定以少量单品试水,逐步建立信心,增强了社员参与积极性。
电商赋能的振兴前景
临别时,实践队与合作社骨干在码头复盘方案。村书记对此次助农活动表达了高度肯定,他表示,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有勇于尝试的精神。
在实践期间,实践队与村干部联合制定了方案,方案明确了大学生团队定期远程指导的承诺、村民“电商能手”培养计划的实施步骤以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计划过程和时间。
图为实践队成员合照
唐烯恬 供图
实践队成员表示,此次八甲村实践的意义,在于将“电商助农”从概念转化为可落地的具体路径。队员们把专业知识拆解为产品分类标准、物流包装规范等实用内容,解决了合作社“想做却不知从何下手”的难题;而村民在亲手操作中,逐渐意识到电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能直接连接市场的工具。这种双向的认知互动,既让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找对了切入点,也为渔村从传统销售模式向多元渠道转型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更在村民心中播下了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种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筑牢了基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雨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