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陈雨露 岳展鹏)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星辉寻梦”支教团奔赴河南省睢县鲁楼乡村小学,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暑期义务支教活动。他们以知识为桥梁,用热情为底色,为这片宁静土地上的孩子们精心绘制了一段充实而斑斓的学习时光,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创新的理念。
在五年级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手工贴画课正绽放着童真的光彩。孩子们的小手紧握剪刀,专注地将彩纸裁剪成心中构想的图案。当一幅幅稚拙却充满生命力的贴画在手中诞生,他们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尖,争先恐后地向老师和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杰作”。那一张张被笑容点亮的脸庞,如同山间最纯净的阳光,辉映着艺术创造带来的纯粹喜悦——这不仅是贴画,更是孩子们心灵深处想象力破土而出的嫩芽,是对自我表达的初次确认。
▲图为刘才华老师专心为孩子们上课
而在二年级的科学探索天地,支教老师正借助日常可见的材料,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指尖可触的奇妙现象。孩子们围聚在简易实验台旁,屏息凝神,眼睛紧紧追随着老师的每一步操作。当简单的实验清晰地揭示出物理或化学的奥秘时,教室里瞬间爆发出“哇”的惊叹。当孩子们亲自动手验证,看着猜想被自己的操作证实,那恍然大悟的明亮眼神,是对科学世界大门悄然开启最生动的注解。
▲图为孩子们临摹字帖
书法教室内墨香浮动,四年级的孩子们挺直腰背,在支教老师指导下屏息凝神,一笔一画认真临摹。笔尖在宣纸上缓慢移动,留下或稚嫩或端正的印记。这些专注临摹的身影,不仅是在学习一种传统技艺,更是在一笔一划中沉淀心性,体会着中华文化千年文脉的庄重与优美。
“星辉寻梦”支教团此行,如同点亮一盏盏烛火,短暂却明亮。他们用真诚的陪伴与创新的教学,将知识的甘泉、艺术的色彩与科学的星火,深深融入孩子们日常的琅琅书声之中。一位支教志愿者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们眼中那份质朴而炽热的光芒,是支撑我们克服困难、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最大动力。我们播撒的或许只是微小的种子,但无比期待它们能在山野间长成支撑未来的大树。”这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一次温暖践行,更是为乡村儿童梦想的幼苗提供了一片破土而出的沃土——烛光虽微,恒且明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岳展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