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喂喂,你能听到我说话吗?”“能!声音好清楚呀!”近日,在青龙泉小学的科学课堂上,一阵阵清脆的问答声此起彼伏。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红色引擎志愿服务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带领孩子们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纸杯传声”实验,用简单的材料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探索科学的大门。
图为支教队员带领同学们制作纸杯电话
课堂上,支教老师何东海先通过一个趣味问题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大家有没有想过,不用手机和电话,怎么让远处的人清楚听到我们说话?”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开始了实验。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纸杯、棉线、牙签等材料,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在纸杯底部扎孔,有的小心翼翼地将棉线穿过杯底,还有的用牙签固定线头防止脱落。
图为支教队员与同学一起体验纸杯电话
当第一个“纸杯电话”制作完成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体验起来。两名同学各持一个纸杯,将棉线拉直后分别放在耳边和嘴边轻声说话,当清晰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时,课堂上瞬间爆发出惊喜的欢呼。“太神奇了!为什么线能传声音呀?”一名三年级的同学好奇地追问。支教老师借此机会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说话时纸杯里的空气振动,通过紧绷的棉线把振动传到另一个杯子,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啦!”原本略显枯燥的科学原理,在动手实践中变得生动易懂。下课铃响时,孩子们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要把自己制作的“纸杯电话”带回家和家人分享。
图为同学展示自己纸杯电话的成果
据了解,“红色引擎志愿服务队”已在该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一个月,针对乡村学校科学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志愿者们设计了一系列趣味科学课程,涵盖物理、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支教队队长曾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课,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心里种下探索未知的种子。”
此次纸杯传声实验课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声音传播的原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校长感慨道:“大学生志愿者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让孩子们开阔视野的新方式,这样的课堂深受孩子们喜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匡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