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几日奋战,“逐光绘梦”实践团第三幅墙绘顺利收官。7月22日,这幅长达25米的“乡味图谱”在村落巷道亮相:荔枝嫣红、粽子青翠、百香果金黄、橄榄碧绿、籺香软糯、牛大力深根扎土……斑斓色彩与“建设和美乡村”六个黑色大字交织成卷,把味觉记忆与乡村振兴的憧憬定格成鲜活画面,也承载着队员与村民的共同心愿。
▲图为第三面墙绘竣工图
一、村巷新景,物产成图
这幅作品的灵感源于镇团委书记的点拨:把丰垌村特色物产融入墙绘,让村巷既具辨识度又有乡土气息。循着这条思路,“逐光绘梦”实践团深入挖掘当地物产特色,通过上网查找素材辅助定稿,最终敲定这幅 25 米“乡味图谱”绘画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打完线稿后上色
在方案设计上,“逐光绘梦”实践团继承了第二面墙绘的创作思路,并有所创新,突出乡土物产,争取做到让游客垂涎欲滴,让村民赞不绝口。
▲图为丰垌村村民驻足观看实践团成员进行第三面墙绘的创作
二、风雨竞速,笔落成图
作品诞生的背后,是一场与台风竞速的故事:7月18至19号,赶在台风抵达前,成员们争分夺秒完成线稿绘制和基础上色。20至21号台风肆虐时,队员们在村委会议室讨论后续工作安排。22号台风渐弱后,团队立刻抓住间隙抢工:清晨雨势刚歇,成员们便搬来颜料工具,踩着积水挥动画笔精修墙绘;午后乌云暂散,成员们分工协作,一部分成员继续修复被暴雨冲刷的墙绘细节,另一部分成员专注于标语书写;傍晚时分,第三幅墙绘宣告完工!紧随其后,第四幅墙绘也在傍晚即刻开工。
▲图为“逐光绘梦”实践团多数成员一齐参与第三面墙的墙绘创作
与风雨竞速,与日月求光,与烈日争时,这既是“逐光绘梦”实践团争晴抢雨的工作写照,也是夏日里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描写。实践团成员自清晨五点醒来,整装待发,霖潦则待,雨霁则出。在云开月明之时,队员们借着月光继续绘画。面对着恶劣的天气,无论是作为志愿者的学生,还是当地的村民,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克服困难,诠释着奋斗的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早上雨停之后,立马带上颜料奔赴第三面墙
三、乡野藏味,墙绘留香
画面中,牛大力的块根若隐若现,藏着大地的馈赠,恰是望夫镇特色产业的缩影。墙绘那头,橄榄青得透亮,正是丰垌村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橄榄树生命力的见证。鲜红的荔枝缀在枝桠,晶莹剔透的果肉惹人垂涎;黄金百香果咧嘴而笑,甜香里裹着阳光的味道——本地水果的丰产意味着村民收入的节节攀升。新蒸的籺静卧在叶片上,裹着柴火慢蒸的烟火气,白麻叶籺和寿桃籺,是当地过年不可或缺的存在;翠绿的粽叶紧紧裹住糯米和馅料,飘出的粽香里满是游子对家乡剪不断的眷恋。这幅在风雨间隙绘就的作品,是乡土滋味的温柔集合,更藏着对乡村生活最质朴的热忱与敬意。
▲图为第四面墙绘开始创作
结语
台风夺不走色彩,骤雨浇不灭热忱。“逐光绘梦”实践团以25米长卷定格丰垌味觉,把“和美乡村”写进每道笔触。风雨作序,乡土当歌,青年与土地共同完成的,不只是一幅画,更是一场关于热爱的双向奔赴。收拾剩余的颜料与绘画工具,“逐光绘梦”实践团的成员们斗志昂扬,全力以赴那最后一幅墙绘!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