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鱼生态赴雅集,青春志愿护清波——北科学子走近巢湖边,助力生态守护

发布时间:2025-08-04 23: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栾文正、胡佳玉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清风拂过湖面,带来阵阵生机。8月3日,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鹿耕三河乡村振兴实践队走进木兰村宣教馆,参与一年一度的银鱼生态节,以志愿者身份为守护银鱼、保护生态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保护的理解,感受乡村生态治理的温度。

聆听生态故事,探寻银鱼奥秘

生态节伊始,宣教馆内展开了一场生动的“银鱼课堂”。有着丰富经验的党员村民组长、老渔民、禁捕巡湖队员靳仲本,以朴实语言向实践队队员讲解银鱼生活习性——银鱼对水质极为敏感,如同害羞的小姑娘,只愿栖息在干净透亮的水中。他还详细介绍了银鱼与水环境的密切关系:银鱼的生存状况是水体质量的“晴雨表”,保护银鱼的同时,也是在守护整个湖泊的生态平衡。

实践队队员们围在靳仲本身边认真聆听,不时提问互动,就银鱼繁殖期注意事项、禁捕政策对银鱼种群恢复的具体影响等问题请教。靳仲本结合多年观察与守护经历耐心解答,让队员们对银鱼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留下守护承诺,寄托生态心愿

听完讲解后,实践队队员们来到生态节主题板前,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藏着青年一代对生态保护的郑重承诺——一个个名字不仅是参与活动的印记,更像是一颗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要在时光里漾开守护的涟漪。

随后,大家移步至宣教馆外的桂花树下,将写满心愿的卡片系在树枝上。红色和黄色丝带在风中轻轻摇曳,与绿叶相映成趣。“愿银鱼年年满湖,清水长流”“守护生态,从你我做起”“盼木兰村的湖,永远像靳叔叔说的那样透亮”……队员们看着彼此的心愿牌在风中轻摆,忽然觉得这些小小的卡片像是连接起的纽带——一头系着当下的期盼,一头牵着未来的约定。

活动中,木兰村村委为实践队队员颁发《银鱼守护志愿者》证书。接过证书的队员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笑容,这份认可让他们更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责任。紧接着,在实践队队长胡佳玉的领誓下,全体志愿者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园中,与手中的证书相互呼应,既承载着荣誉,更凝聚着担当。队员们眼神坚定,深知这不仅是一句承诺,更是要用行动践行的生态使命——从这一刻起,他们将以银鱼守护者的身份,为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发力。

动手实践创作,助力生态守护

活动最后,队员们动手DIY打捞水面漂浮物的抄兜。在村委工作人员指导下,大家专注学习固定网兜角度、把控绳结力度,有队员反复调整绑歪的网兜,感慨道:“做工具和护生态一样,都得细心耐心。”看着亲手制成的结实抄兜,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些“装备”承载着守护生态的热忱。

随后,队员们带着工具到巢湖边打捞垃圾。阳光洒在湖面,他们沿湖岸弯腰清理塑料袋、枯枝等杂物,重复动作几十分钟便汗流浃背。陈同学擦着汗说:“课本里的‘绿水青山’,原来是无数人日复一日的弯腰清扫换来的。”见湖岸线变得整洁,大家更懂了:每捡一片垃圾,都是为银鱼家园拂去尘埃;每一次俯身,都是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这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巡湖队员的坚守,也坚定了行动决心。

此次银鱼生态节之行,让鹿耕三河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的紧密联系。银鱼不仅是木兰村的生态名片,更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他们将带着这份收获与责任,把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学习和生活,用青春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为乡村生态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行动,让木兰村的湖水更清、银鱼更欢,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撰文 | 栾文正、胡佳玉

图片 | 卢正皓

审核 | 胡佳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佳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