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董奥婷 王傲然)2025年7月21日-7月25日,临沂大学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展以红色文化对乡村旅游赋能作用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赵旭东摄
2025年7月22日,实践团首先走进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追寻模范足迹,感悟初心力量。馆内系统呈现了沈浩书记扎根小岗、服务村民的事迹,从他用过的旧办公桌到村民联名挽留的红手印信件,一件件实物让“把群众当亲人”的赤诚变得可触可感。当看到展柜里那床补了又补的棉被——那是他驻村时熬过无数寒夜的见证,一位成员轻声感慨:“这就是‘时代楷模’最实在的样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纪念馆的场景 于繁荣摄
为更深入了解小岗村改革历史,实践团随后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馆内“大包干”契约原件与史料、实物相映,清晰勾勒出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打破“大锅饭”的改革历程——从集体耕作困境到分田到户后的产量飞跃,生动展现了小岗村村民开启农村改革征程的全过程。通过参观,实践团近距离感受“小岗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初步了解了小岗精神的核心内容。
为深入掌握小岗村发展情况,实践团采访了村干部严永兵和李学忠。严永兵介绍了小岗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明确红色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李学忠提及“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为村里做实事”,其表述体现了当地干部对乡村发展的责任担当,也让实践团进一步理解了小岗精神中奉献与实干的内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李学忠的场景 于繁荣摄
随后,实践团前往当年农家旅游景区——这是一处以还原1978年小岗村风貌为特色的主题景区,主打红色历史场景沉浸式体验。在这里,实践团观看了情景思政课《1978:十八个红手印》。该课程通过沉浸式场景再现与互动体验,还原了18位村民按下红手印的历史场景,直观展现了当时村民的抉择与担当,帮助实践团明晰了小岗精神的起源与历史重量。
▲图为情景剧表演场景 于繁荣摄
作为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典型载体,当年农家的特色运营模式颇具代表性。景区内,红手印场景复刻区域是游客必到的打卡点,人们在此拍照留念,直观感受先辈改革的勇气;同时,景区将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引入手工酿酒、酿醋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成非遗体验集群;定期上演凤阳花鼓、淮河大鼓等民俗表演,使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些多元业态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更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让红色旅游从“观光打卡”向“深度体验”升级。
近年来,小岗村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推动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等红色景点,开发系列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文化已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小岗村的实践证明,红色文化不是陈列馆里的静态史料,而是能转化为乡村旅游活力、支撑乡村振兴的鲜活力量。这样的探索,为更多乡村挖掘本土资源、走出特色发展路提供了生动范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傲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