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谢翠玲、黄飞燕、辜芷婷、莫泳怡)传统技艺、红色故事、生态竹林……这个夏天,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粤美坑口”青年突击队走进广宁县坑口镇。7月21日至27日,在指导老师李春霞、谯飞、赖国鸿的带领下,以“粤韵乡村,美丽坑口”为主题,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足迹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为这片土地的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图为精神饱满的突击队出征合照
文脉寻踪:让历史与手艺“活”起来
在广宁县第六小学,队员们跟着负责人李伟东老师深入探索非遗竹编技艺。他们不仅掌握了基础技法,更深刻理解了这项技艺背后的匠心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让竹丝里的文化底蕴传播得更广远。转至坑口文体广场,队员们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看狮头灵动、拳脚生风,在一招一式里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让传统技艺“活”起来。
走进上林村红色纪念馆,三十二烈士的故事让人动容,馆内陈列的战时物件与史料,静静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队员们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提醒我们,要把红色基因和民俗技艺一起守护好。”
图为李伟东老师悉心指导现场竹编工艺制作
图为队员们与坑口镇青年醒狮队合照
图为突击队在上林三十二烈士纪念馆参观学习
民生观察:触摸乡村蜕变的温度
走访上林村时,队员们围绕基础设施、绿化成效和发展现状,对23位村民进行问卷调研。“路平了,树多了,家门口就像小公园!”村民的言语中透露出村庄的显著变化。纪念馆前的百年古榕,既是被村民视为心中的“英雄树”,也是成为了如今生态美景的“活化石”,见证着村庄的蝶变。
“政府带头干,村子天天新!”村干部冯少英委员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党员干部把村民的期盼铭记于心,将环境改善当作自家事,让“生态宜居”这一口号转化为触目可及的美好实景。
图为队员们对村民开展问卷调研
图为队员对村干部冯少英委员进行采访
产业探秘:竹林里长出“致富笋”
在下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淦芳带队员们走进“吊丝丹”竹笋种植示范基地。被誉为“笋中之王”的“吊丝丹”,其金纹笋壳如丝线垂落,竹节似天然雕琢,尽显独特魅力。这片充满希望的示范田,从最初5亩试验田起步,到2025年拓展至100亩规模种植,见证着产业升级的坚实步伐。
黄淦芳创新的“竹笋+竹荪”轮作模式更是令人赞叹:用青皮竹碎屑培育竹荪,再以菌渣反哺林地,形成“种竹-养荪-肥林”的生态闭环。“每寸土地都焕发活力!”这方竹林里的生动实践,正是乡村振兴最真实的写照。
图为下寨村党支部书记黄淦芳介绍“吊丝丹” 竹笋种植示范基地情况
图为黄淦芳书记为队员们演示“吊丝丹”竹笋的种植关键要点
七天虽短,却足够让队员们读懂坑口的故事:传统技艺的不懈坚守、红色基因的代代延续、民生改善的温情脉脉、产业创新的蓬勃活力。青春力量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这片土地,有力推动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让乡村振兴的故事愈发感人至深。
图为突击队在坑口镇镇史馆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翠玲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