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4 日至 7 月 28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学院 “梦想之翼” 实践团开展了为期 14 天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 “绿美家园护童心,逐梦未来伴童行” 为主题,走进赛宝花园居民活动室及科教城党群服务中心周边,通过非遗课程、绿美广东实践、创意思维课程三大板块活动,将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用青春力量服务基层,为社区注入活力,为儿童成长赋能。
图为“梦想之翼”实践团出征仪式
非遗课程:指尖传承文脉 匠心守护经典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团精心设计系列非遗课程,让社区儿童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历史脉络,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7 月 14 日,实践团在赛宝花园居民活动室开启首场非遗课程 ——“红绳巧系,童心结艺” 中国结文化体验课程。主讲人从远古 “结绳记事” 的实用功能讲起,梳理中国结从实用工具到装饰艺术的演变历程,用简洁语言勾勒文化传承轨迹。志愿者们将复杂编法拆解为连贯步骤,逐个指导孩子们穿线、打结。孩子们专注模仿,虽作品略显稚嫩,却承载着认真与投入,完成后纷纷举着中国结展示,成就感溢于言表。课程尾声,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玩起传统翻花绳游戏,编织降落伞、星星等造型,在欢乐互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增进友谊。
图为制作中国结课程照片
7 月 16 日,“巧手制花灯 童心承文脉” 课程接力开展。主讲人先以生动案例讲解花灯的历史渊源与民俗内涵,再分步示范框架组装与图案描绘技巧。孩子们在志愿者悉心指导下,专注拼接框架、挥笔添色,将童趣与创意融入每一个落笔、每一次粘贴。当一盏盏亲手制作的花灯被点亮,孩子们捧着作品欢呼雀跃,相较前两日课程,孩子的专注度显著提升,展现出对传统技艺的浓厚兴趣。
图为制作花灯课程照片
7 月 21 日,“翻花妙手转,童心乐无穷” 翻花制作课程登场。主讲人从翻花起源切入,用凝练语言勾勒这项民间手工艺的传承轨迹,引发孩子们强烈兴趣。实操环节,主讲人放慢节奏,分步演示折叠角度、穿插顺序和固定技巧,将复杂工序拆解为易懂节点。孩子们初期在折叠对称度、穿插衔接处遇阻,志愿者们分组逐人指导,用实物演示纠正偏差。最终,形态各异的翻花在指尖成型 —— 展开如绽放花瓣,收拢似精巧伞骨,转动时变幻多样图案,课堂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图为制作翻花课程照片
7 月 23 日,“巧手拓花朵,童心印自然” 植物拓染活动收官非遗课程。活动前期,实践团深入社区周边采集自然掉落的花叶,避免损伤植物,再将花叶浸泡于明矾水溶液中固色,体现生态保护与科学方法的结合。课堂上,主讲人以 “植物拓染的千年之旅” 为脉络,讲解从周代萌芽到唐代鼎盛的历史,再引导孩子们识别植物形态特征。示范环节,主讲人用胶带固定花材,以锤敲击,让花瓣脉络与色彩渗透布料,呈现 “以叶为墨、以锤代笔” 的精髓。孩子们化身 “小小拓染师”,自主选材布局,在志愿者协助下完成作品,每幅 “花影图” 都彰显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图为制作翻花课程照片
系列非遗课程通过 “讲解 — 示范 — 实践 — 协助” 的连贯流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传统技艺温度,播撒文化传承种子。
绿美广东:青春聚力护绿 实践绘就新颜
响应 “绿美广东” 生态建设号召,实践团以劳动实践为笔,在社区大地描绘绿色画卷,将环保理念深植人心。
7 月 15 日,实践团首赴科教城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开展道路杂草及垃圾的清理志愿活动。炎炎烈日下,队员们分工协作,手持工具清除道路两侧杂草。额角汗珠滚落,大家却始终专注劳作,近三小时后,被杂草侵占的绿化带已整洁有序,修剪后的草丛形态规整,路面也从杂乱变得清爽,用坚持为社区环境美化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志愿者清理路边杂草和垃圾
7 月 17 日,实践团再赴科教城党群服务中心周边开展 “绿美家园护童心” 除草行动。队员们延续协作精神,专注清理绿化带杂草,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大家依旧干劲不减。经过努力,周边绿化带焕然一新,为社区添上一抹清爽绿意,践行 “守护绿色家园” 的承诺。
图为志愿者清理绿化带杂草
7 月 22 日,实践团转场科德大道沿线,开展 “环保实践 + 爱国教育” 中的清洁行动。志愿者们手持垃圾袋、夹子,分工清理路面及绿化带中的纸屑、塑料瓶、烟头等垃圾,认真为社区环境 “减负”。此次行动不仅改善了科德大道的环境卫生,更向居民传递 “环保无小事,人人皆可为” 的理念,周边居民纷纷驻足点赞,不少人主动表达参与意愿,让志愿温暖在互动中传递。
图为志愿者清理科德大道沿线垃圾
7 月 24 日, 环境整治行动进入收尾。上午,实践团在科教城党群服务中心周边清理路面杂物、拔除绿化带杂草,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忙碌身影上,手心的汗水沾湿工具,大家的劳动热情却丝毫未减。经过一上午整治,道路两侧环境面貌一新,杂乱角落变得整洁有序,还通过除草前后对比,直观展现劳动成果。这场实践不仅美化社区,更让成员体会 “劳动创造价值” 的内涵,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志愿者清理树边杂草
从除草护绿到垃圾清理,实践团以实际行动改善社区环境,传递环保理念,让 “绿美广东” 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创意思维课程:趣味互动启智 童心绽放多元
实践团以儿童认知特点为出发点,设计系列创意思维课程,通过互动、实验、绘画等形式,启迪多元视角,培育综合素养。
7 月 17 日,“魔法实验小课堂” 点燃科学兴趣。主讲人从冬天脱毛衣起火花、梳头发丝飘动等生活场景切入,通俗讲解电荷移动原理;再通过哈气成雾现象展示水蒸气凝结原理,自然过渡到“大象牙膏”的实验环节。实验过程中,塑料瓶中红色泡沫迅速膨胀流淌,孩子们屏息观察,亲手参与时欢呼不断,一张张笑脸映照着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索欲。
图为“大象牙膏”实验课程照片
7 月 18 日,“故事折纸伴孩童度夏” 课程融合安全知识与动手能力。主讲人以《小心,别上当》小故事传递安全知识,帮助孩子们建立 “不轻信陌生人”“不食来源不明物品” 的自我保护意识,随后围绕 “路边物品能否随意食用” 的话题进行互动,孩子们引发热烈回应。阅读环节后,志愿者们指导孩子们折纸青蛙,在课程开始前一晚,志愿者们提前反复练习折法打磨细节,主讲人耐心示范关键步骤,志愿者手把手辅导。最终,孩子们手持自制纸青蛙互动嬉戏,在欢笑声中收获成就感。
图为“故事折纸伴孩童度夏” 课程照片
7 月 24 日,“我眼中的夏天” 创意思维课程收官。课堂以互动小游戏 “夏天里面有什么” 拉开序幕,孩子们踊跃抢答,答对者获得小零食奖励,迅速融入课堂。主讲人通过青蛙、西瓜、海滩等画作,引导孩子们讨论 “夏天是什么颜色”,启发大家打破固有认知,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随后,孩子们画出自己眼中的夏天,作品拼接成一幅长卷,多元夏日图景直观诠释了课堂理念。
图为“我眼中的夏天”课程照片
系列创意思维课程以趣味形式为载体,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拓展思维、培育素养,为成长注入多元能量。
品德培育课程:守护童心成长 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团聚焦儿童身心健康与价值塑造,通过主题教育课程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观念,在互动体验中培育优良品德。
7 月 15 日,“反校园霸凌” 主题教育课成为创意思维课程的重要开端。主讲人以绘本《被打了能不能打回去》为切入点,细致讲解语言、肢体、社交等多种霸凌形式,强调 “反对霸凌,与同学友好相处” 的正确与人相处方式。课堂设置情景互动环节,志愿者现场演绎霸凌场景,用夸张动作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不当行为的影响;一名小朋友不慎成为 “错误案例”,志愿者们耐心引导,教会其用沟通化解矛盾。轻松活泼的形式让反霸凌知识深入人心,孩子们踊跃发言,深刻理解了霸凌对他人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不成为霸凌者。课程尾声,志愿者组织 “情绪表情包” 绘画活动,小朋友们用彩笔描绘各种表情,进一步体会正确表达情绪的重要性。
图为“反霸”教育课程照片
7 月 22 日,爱国教育课程通过互动拓展激发学习热情。课堂上,主讲人讲解五星红旗的含义、国庆节的由来及 “一个中国” 原则,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国家观念。爱国问题互动问答环节中,孩子们踊跃抢答,回答正确者获小零食奖励,现场气氛热烈;“认识世界各国国旗” 环节则让孩子们在轻松中增长见闻。课程尾声的 “击鼓传花” 游戏,让孩子们在表演中放松心情、增进友谊,为课程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爱国教育课程照片
两门课程分别从个体成长守护与国家观念培育切入,为孩子们的品德养成与价值塑造注入正向能量,助力他们在健康认知中成长。
图为“梦想之翼”实践团三下乡活动期间合照
综上,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梦想之翼” 实践团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非遗课程传承文化根脉,以绿美实践守护生态家园,借创意思维启迪孩童心智。14 天里,实践团用青春力量服务社区,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儿童成长写下温暖注脚。
供稿:骆思凝 王瑞 王楠青 文/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瑞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