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学子调研三峡移民的生活变迁和精神传承

发布时间:2025-08-04 23:3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麻巧宜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麻巧宜) 当奔腾的三峡水与时代的浪潮交织激荡,“三峡移民”这份滚烫的集体记忆正熠熠生辉。东南大学“峡魂薪火实践队”深入重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她们以对话触摸历史温度,用行动传承精神火种,跨越数十载岁月,探寻三峡移民壮举的精神脉络,为城市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穿梭遗址之间,触摸历史温度

此次实践,团队深入走访重庆的三峡移民相关场所,采访三峡移民三位,移民干部一位,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重点调研目标。队员们有幸与一位组织过巫山三峡移民的干部深入交谈。老干部回忆起当时那段峥嵘岁月,满是感慨:“和移民建立深厚的感情,那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这就考验我们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每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不愿走的怎么办?你还得做工作让他走,我们继续做到什么程度:有的人就在山上盯着你们,心想这些做工作的人又来了,于是提着泡面、保温壶,装着一瓶水就躲到山里边去了。我们就得挨家挨户去问。他看我们好像走了,晚上又回去了,趁他晚上回去,我们就又上门了,又去做工作了。”团队认真聆听并记录,最终整理出5000余字的口述史资料,这些资料补充了基层档案,成为传承三峡移民精神的珍贵宝藏。

图为团队访谈三峡移民干部(因公匿名)的照片

追溯往昔年华,解码精神内涵

三峡移民始于1992年,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建成。这段时间内,整个三峡工程搬迁人口129.64万,加上坝区迁的1.36万,总计搬迁静态人口131万。移民性质为非自愿移民,他们的观念、谋生能力、社会文化背景都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了开发性移民的新思路,实现了全世界首创的外迁与内安。“三峡移民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奉献与奋斗的史诗,见证了中国人民为了国家发展而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三峡移民将继续与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团队成员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同时。特殊的时代背景野孕育出了“顾全大局、舍己为公、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三峡移民精神。这一精神,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前行。

图为实践队在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拍摄的移民干部锦旗

吸收过往经验,赋能现代发展

立足当下,三峡大坝正在发光发热,移民经验仍具现实价值。团队认为,移民工程的推进,彰显着党中央举全国之力的领导优势,打破地域与部门壁垒,统筹资源、凝聚合力,让工程在全局视野中高效推进;广大干部群众的故事也有现代启示,应发扬顾全大局、舍己为公精神,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干部扎根一线解难,筑牢群众根基;系统思维当为工程保障,统筹产业、生态等环节,实现多方协同。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类似的水电工程,如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建设,也适用于诸多行业:重大基建领域(如跨区域铁路、水利工程)可借顶层统筹突破协调难题;应急救灾行业可靠集中力量和系统部署提升响应效率;乡村振兴工作需凝聚群众共识、系统规划产业与生态;城市管理可通过统筹资源、协同各方实现有机更新,让发展更具整体性。

图为实践队员在三峡移民纪念馆拍摄的未来展望

东南大学“峡魂薪火实践队”用实际行动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建造了互通的桥梁。未来,团队将继续聚焦三峡移民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智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麻巧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