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刻守护人民安 —— 东华“00后”实践团在资中工厂“把脉”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25-08-04 21: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周靖然   阅读 38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东华本科生团队探访四川资中:

品赵老师糕点“酥” 出匠心传承,

观君子泉酒厂 “酿” 就岁月醇香,

赏红樽园火锅底料 “熬” 出烟火新味!

四川盆地的晨雾还未散去,飞鸟掠过古塔,与初阳齐飞。文庙大成殿前,非遗传承人胡海以浑厚嗓音诵祭文,与编钟古音共振;三十里外重龙山麓,“百步云梯”的晨练脚步声,为“川中绿心”添上生活韵律。这组巴蜀风韵的画面,正是时光偏爱的资中古城最生动的注脚。

四川内江资中的清晨景色

为响应团中央“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暑期实践号召。东华大学法学、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等专业学子跨学科组建“食小安”实践团,在10日间深入资中3家标杆食品企业:探根兴食品非遗糕点工艺,察君子酒全流程酿造,观红樽园火锅底料风味密码。以多专业融合创新,为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产业升级绘新思路,用青春赋能食安治理,护航百姓餐桌。

三家标杆企业的标志及概况

于传统酥韵里,奏响食品安全与创新的和弦

“做酥要像做人一样,越良心,越做得长久。”在抗倭名将孙宏轼故乡资中高楼镇的根兴食品厂房内,这句标语既是赵老师传统酥品的制作理念,也凝结着代代匠心与工艺底蕴。

公司负责人赵世杰早早等候在厂房门口,带领队员完成身份转换。从穿戴专业食品工作服,再到步入消毒通道的严苛消杀,让人深切体会到:唯有将安全标准刻进每个细节,方能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实践团成员正在更换专业食品工作服

实践团成员正在进入消毒通道

透过原料车间玻璃幕墙,谷物香气中透着安心。赵经理介绍,原料筛选严苛,才能从源头杜绝隐患。麻花生产线上,传统手艺与保障食品安全的机器臂共生:老师傅调配配方,全自动揉面机以精准力度和无菌环境还原手工精髓。他坦言,传统手艺保风味,食品安全精益求精则需靠现代化检验标准,才能让每一口都放心。

根兴食品工厂厂房图片

根兴食品工厂负责人赵世杰经理在向实践团成员介绍现代化流水线

“我们有信心做出安全的好产品,但如何让年轻人相信传统糕点的食品安全,是个新课题。” 赵经理对实践团成员苦笑着说。尽管工厂通过多项国际食品安全认证,可消费者对传统食品的认知仍停留在 “老手艺可能缺保障” 的层面,缺乏对现代工艺保障食品安全的了解与认同。

“传统糕点不能只靠‘老味道’打天下,得让年轻人清晰看到它的食品安全与创新!”实践团成员在激烈讨论中灵感涌现,提出开发 “食小安·糕韵溯光之旅”糕点安全溯源小程序,扫码就能查看每款产品的原料安全检测报告、生产过程消毒记录和成品安全认证;将传统糕点造型与 “安全” 元素结合,推出印有团队原创ip设计的国潮礼盒,让老味道带着安全标签穿上新衣裳…… 这些年轻化的构思方案,试图打破 “老手艺缺安全保障” 的刻板印象,以实打实的食品安全作保障,为 “传统美食的安全传承与现代创新” 注入鲜活的实践意义。

赵世杰经理在与实践团成员们交流传统糕点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实践团成员在根据赵老师的产品种类思考安全创新方案

实践团初步设计的ip礼盒

“百年窖”君子泉——青春巧思勾勒酒安新图

踏入君子泉酒厂,窖池静立,见证着酿酒的古老历程;制曲车间内,师傅们忙碌的身影,勾勒出厚重的“匠心图腾”。但令人惊喜的是,这些传统的生产空间正焕发新生,一批掌握现代酿造技术的科研人员入驻,在坚守固态发酵、五粮酿造等传统精髓的生产中,嵌入智能化监测系统 —— 老旧窖池旁建起了 “传统工艺 + 数据监控” 的新型工坊,原本单一的酿造车间,发展成集古法酿造、品质检测于一体的 “酿酒工艺综合体”,为百年酿酒技艺注入了全新活力。

工作人员在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新型酒窖

走进现代化包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作人员在机器旁把关,构成“人机协作”的生产图景。但隐忧随之而来——原来,随着社会观念转变,加之酒厂缺乏对酒文化的有效传播,导致部分年轻人对酒文化认知空白,另一部分则因对酒的危害性认知而抵触,最终使得酒厂产品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吸引力严重不足。实践团赶忙记录下这些问题,提出挖掘酒厂 “龙王洞” 窖藏故事、传统酿造工艺等文化内核,嵌入 “一瓶酒的安全旅程” 专栏,让消费者在选酒时,既能触摸到 “龙王洞藏” 的文化温度,又能看到食品安全的科学刻度。让每一口饮酒的乐趣,都扎根于文化与安全的双重沃土。

工作人员在对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

工作人员在向实践团成员以实物展示目前酒厂面临的问题

“很多人想喝对的酒,却找不到门道。” 工作人员感慨道。食品安全不仅体现在生产储存环节,饮酒选择同样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酒的品类繁多,消费者要根据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年龄段选择适合自己的酒,是个不小的难题。实践团也针对此展开讨论,提出开发 “饮酒指南” 智能小程序,结合用户身体数据和年龄信息,推荐合适的酒品及饮用量。这一构想,为消费者科学选酒难题提供了青春方案,让食品安全守护延伸至消费终端。

实践团成员在认真观看酒厂宣传片以定制针对性的“安全➕文化”方案

从酒厂的 “安全根基” 到酒文化的 “当代唤醒”,实践团成员们用实践洞察发现:真正的酒业振兴,既要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更要补上酒文化传播的短板。正如乡村振兴中 “传统是永不落幕的交响诗”,酒厂的发展亦需如此 ——“酿造的不仅是酒,更是安全与文化共融的生活符号。” 在君子泉酒文化展厅中,团队成员们已开始着手打造“一瓶酒的安全旅程” 专栏 —— 这些青春智慧,正在为百年酒厂架起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小程序的初步思维导图

实践团打造“一瓶酒的安全旅程”专栏

红樽园“一味料”牵线,多专业“组团”为预制菜正名!

活力涌动的明心镇食品工业园区内,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共同勾勒出食品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版图,为资中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01 平方公里的明心镇食品工业园区,涵盖了20余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6200 亩特色水果基地,辐射带动数万亩种植带,引领乡镇驶入产业发展快车道,与周边协同发力,助推区域经济和食品产业升级。处在其中的红樽园火锅底料加工厂也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让地道川味火锅底料走进千家万户。

实践团成员在车上拍摄的红樽园火锅底料工厂在工业园区的全貌

实践团成员循“一味料”全产业链脉络,走进资中红樽园火锅底料加工厂生产核心区。仓库内,花椒、辣椒等原料均附检测报告,通过与产地农户直接对接的模式,既保障原料安全,又带动上千户农户稳定增收,不少村民因此盖起新房。从智能翻炒机精准调配原料,到自动化设备高效灌装,再到标准化生产线覆盖原料筛选至质检全流程,不仅食品安全与环保理念均被落到实处,也让实践队们见证了原料从农产品到高附加值火锅底料的完整蜕变。在后续交谈中,负责人提到,如今不少火锅底料工厂涉足自热火锅加工。自热火锅作为预制菜的一种,虽因便捷受青睐,但很多人对其健康性存疑,这其实折射出大众对预制菜的普遍误解。

厂长带领实践团参观工厂流水操作

厂长在仓库向实践团讲述挑选花椒等原料的标准

“大家对自热火锅的担忧,本质上是对预制菜缺乏正确认识。” 红樽园负责人说,“破解公众对预制菜的安全顾虑,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厂长在与实践团成员交流自热火锅等预制菜的相关问题

实践团成员在认真听取厂长意见和记录问题

“您说的痛点,我们多专业融合能解决!” 团队负责人周靖然以奥运福娃为例提议: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添加剂原创 IP,用卡通形象拉近大众认知;法学专业审核科普内容严谨性,解读添加剂使用合规边界;公关和管理专业制定推广方案,推动 IP 走进社区、学校并联动宣传。“艺术设计负责‘画得好’,法学负责‘说得对’,公关、管理负责‘传得广’,就可以打通大众认知的‘最后一公里’。”

随后,他还与带队老师熊皓男老师协商,计划后续在上海与高行镇团委共同打造预制菜食品安全人大模拟提案活动、在学校开展 “揭开预制菜面纱” 的主题讲座,同时邀请专业人士从原料、生产等方面补充讲解,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科普矩阵。这一想法,立刻获得了团队成员和工厂负责人的认可。

实践团在接待室翻阅相关资料进行方案设计

高行镇团委联合实践团举办预制菜食品安全人大模拟活动

实践团设计的原创ip 左为山梨酸钾 右为团队主形象食小安

实践终有期,守护无止境。

秘境资中,既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千年诗画,亦是东华学子践行初心的实践热土。东华“食小安”团队10日深入3家标杆企业,积累40余份资料,以多专业融合破题传统食品安全振兴:为酥点打造“糕韵溯光”小程序,助老手艺数字时代亮安全底牌;为百年酒厂设计“文化+安全”方案,让古法酿造接青春地气;联合多专业为火锅底料预制菜正名,让川味烟火气赢科学信任。东华学子以实干作答:传统食品振兴非守旧与创新的单选题,而是传承根脉与开拓新局的必答题!唯有文化扎根安全、创新赋能产业,方能让千年资中的滋味故事在新时代续写华章。

实践团成员在接受内江融媒体采访

青春力量扎根资中秘境,

专业所长护航食安传承,

这场交织文化根脉与安全防线的行动,

正在沱江滋养的城郭中铺展新的图景。


文编丨周靖然

摄影丨刘嘉欣 徐天睿

美编丨郑谦盈 周靖然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靖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