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李潇乐 张鑫雨)近日,广东医科大学星影志愿服务队走进湛江市遂溪县青少年宫,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猩红热科普课堂。此次活动聚焦乡村儿童健康,旨在提升孩子们对猩红热这一传染病的认知,助力健康乡村建设,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防线。
聚焦健康需求,科普课堂应时启幕
当前,社会对保障人民健康高度重视,将其放在重要发展位置。2024年相关政策文件也着重提出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健康乡村建设水平。然而,《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4)》显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虽有提升,但仍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健康知识传播差距明显。在此背景下,针对农村儿童常见传染病知识科普的需求愈发迫切,广东医科大学星影志愿服务队的猩红热科普课堂,正是响应社会需求、聚焦乡村健康需求的实际行动。
活动现场,遂溪县青少年宫的孩子们满是好奇与期待。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提前精心准备,从内容设计到互动环节,都围绕着让孩子们轻松理解、掌握猩红热知识展开,力求让科普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图为小朋友在认真听讲。
趣味讲解,解锁猩红热知识密码
课堂伊始,志愿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出“猩红热”这个稍显陌生的名词,“小朋友们,猩红热就像一个‘小怪兽’,它是由一种叫链球菌的细菌引起的,会悄悄传播,让我们生病哟。”这样通俗易懂的开场,让孩子们对猩红热的“身份”有了初步认知。
在介绍猩红热的传播途径时,志愿者通过模拟情景演示,把“飞沫传播”等专业知识变得直观有趣。志愿者们两两配合,一个模拟咳嗽、打喷嚏产生飞沫的场景,另一个讲解这些含有病菌的飞沫如何在近距离接触中,进入其他人的呼吸道,让孩子们清晰明白猩红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菌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同时,志愿者还科普了猩红热的传染源,告知孩子们患者和带菌者都是致病菌的携带者,让大家懂得远离潜在风险。
谈到猩红热的症状,志愿者们更是用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打比方。“当感染猩红热时,我们的皮肤会出现像小红点组成的‘地图’一样的红疹,就像给皮肤盖了一层特别的‘小红印章’;还会发烧,感觉身体里像装了个小‘火炉’;舌头也会变得像‘草莓’一样,红红的、凸凸的。”配合着生动的图片展示,孩子们睁大眼睛,不时发出惊叹,将这些症状特点深深记在心里。
图为志愿者在利用小故事引出猩红热的预防方法。
而在预防和治疗环节,志愿者们把知识转化为实用“小贴士”。告诉孩子们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员密集场所。讲解治疗时,强调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好好休息,让孩子们不再对生病治疗感到害怕。
互动热潮,知识内化于行
互动问答环节成为课堂上最热闹的部分。“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猩红热的红疹像什么呀?”志愿者的问题刚抛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举手,“像小红印章!”“像草莓上的小点点!”稚嫩的声音里满是掌握知识后的自豪。每当有孩子答对,志愿者就给其积分奖励,小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不仅是对知识的肯定,更是激发学习热情的催化剂。
收获成长,共筑健康未来
图为课堂结束,志愿者与小朋友们的合影。
课程结束后,孩子们纷纷围在志愿者身边,分享自己的收获。“我知道以后要勤洗手,这样猩红热就不会来找我啦!”“我记住了草莓舌,要是看到同学这样,要提醒他看医生。”孩子们的话语,见证着科普课堂的成效。
志愿者们也深有感触,此次猩红热科普课堂,不仅让乡村儿童学到了传染病知识,提升了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也让志愿者们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健康科普的价值。未来,广东医科大学星影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耕乡村健康科普领域,以更多元、更生动的方式,传递健康知识,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健康乡村建设注入更多青春力量,让“医护童行,乐学防疾”的理念持续发光发热,助力阻断健康贫困代际传递,守护更多乡村孩子的美好童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潇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