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芜湖铁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非遗宣传传承新路径,近日,安徽工程大学“一脉匠心:走进非遗匠人,探访非遗之美”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古城、芜湖赭山铁画博物馆开展实践活动。
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制作流程、线下体验、实地调研、对铁画师傅进行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聆听匠人故事,感悟非遗精神,以青春力量为芜湖铁画注入新活力。
芜湖铁画,一锤一锻铸百年风采
铁画是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吸取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为墨,以锤代笔,形成各种艺术品。
团队成员共同参观芜湖市赭山铁画博物馆,邀请市级非遗铁画传承人滕恃勇讲解铁画相关知识,近距离观赏了安徽省人民政府赠予香港特区政府的贺礼——《霞蔚千秋》(复制件)。据了解,该件作品由滕师傅耗时超一年完成。作品画面宏大精致,具有强烈艺术立体感,展现铁画“铁为肌骨画为魂”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
▲图为铁画博物馆《霞蔚千秋》(复制件)
铁与火的艺术对话,沉浸式体验铁画制作
实践团队前往芜湖古城开展铁画体验活动。铁画匠人吴枝胜展示了芜湖铁画制作时的精妙手法,介绍了铁画制作时使用的冷锻和热锻两种工艺。冷锻主要适用于块面类,热锻主要用于线条类,一幅铁画作品的制作总是需要两种工艺相结合。
团队成员全程观看制作过程,了解铁画锻制技艺和艺术风格,用铁锤在铁片上敲打,构造起伏的线条,体验创作简单的铁画作品。成员邓玉良表示:“这次只是简单制作了一幅铁画作品,深知非遗技艺学习的不易,也感受到铁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了解非遗,更好地宣传非遗。”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铁画制作
走近铁画师傅,聆听非遗故事
团队成员围绕非遗传承展开访谈,先后对非遗传承人、芜湖工艺美术厂铁画师傅、铁画博物馆工作人员展开口述史访谈,着重围绕“匠心精神”、传统工艺与时代背景融合等方面展开交流,详细了解芜湖铁画的发展历史、工艺流程、传承现状等。
“铁画涉及的艺术面很广,制作困难,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学习铁画制作。”滕恃勇对芜湖铁画传承现状感到担忧,“而且宣传力度不够,铁画的魅力被埋没。”
对于芜湖铁画作品内容的创新,芜湖古城铁画线下体验店负责人韦虹表示:“我们现在结合当下的年轻人关心热爱的新鲜事物,创作铁画的文创产品,让铁画的内容更贴合大众生活。”
▲图为实践队员访谈铁画体验店负责人
工匠师傅对青年人传承非遗充满期待,滕恃勇、汪玲等多位传承人都表示:“青年学生可以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芜湖铁画,使芜湖铁画走出芜湖,走出安徽,使更多人了解到芜湖铁画非遗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与铁画匠人吴枝胜师傅合影
团队利用相机记录铁画制作过程,记录匠人故事,剪辑成宣传视频,制作成专题推文,让更多人知道芜湖铁画这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用镜头记录、用文字传播、用体验感悟、用青年人的方式弘扬与传承非遗,让铁画这门古老技艺焕发出时代新韵。(通讯员:徐雯婷 邓玉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