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周科宇,任夏楠)七月骄阳似火,却点燃了同学们的文艺汇演热情
一场由安徽工程大学“志青春”公益支教团队精心策划的文艺汇演,近日在王大楼中学圆满落幕。这场汇演不仅是对支教学生们为期一个月支教生活的成果展示,更是他们与当地孩子们共同编织的一场文化盛宴,为这段充满意义的支教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与学生集体合照。(张子俊·供图)
十年坚守:专业赋能乡村教育
十载春秋,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志·青春”支教团始终秉持“用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教育”的初心,通过“基础学科+特色课程”模式,为乡村儿童提供知识传授与艺术启蒙的双重滋养。今年,9名青年志愿者在王大楼村开展“志·青春”公益课堂,用知识与陪伴为孩子们编织了充实而温暖的成长时光。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派出127名志愿者,足迹遍布多个乡村地区,惠及学生超2000人。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于王大楼中学门口与校长合影。(张子俊·供图)
多元教学:激发潜能,点亮心灯
支教期间,团队根据当地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计划,同时增设音乐、美术、体育、形体及视野扩展等特色课程。课堂上,形体老师周科宇在王大楼中学进行模特教学,他从基础站姿起步,运用动物模仿(比如学小天鹅抬头)、趣味走步游戏,辅以简单的表情管理练习,让孩子们在玩耍中找到身体的平衡感,课堂积极性十分高涨。英语老师任夏楠通过主题式情境活动强化学习,比如模拟餐厅点单练习食物相关词汇和句型,结合小组竞赛游戏巩固对话,使学生的日常用语表达流畅度提升近四成。课后,志愿者主动与孩子们谈心交流,成为他们信赖的“大哥哥、大姐姐”。“姐姐,明天还能教我们画太空吗?”孩子们的提问声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在教学的照片。(张子俊,周科宇·供图)
文艺汇演:自信绽放,共筑未来
为给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支教团队策划了这场文艺汇演。从节目选定到排练指导,志愿者们倾注心血: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设计角色,手把手教授动作与台词。起初羞涩的孩子们,在志愿者鼓励下逐渐自信。汇演当天,100余名村民和家长到场观看。开场乐《苟活之重生》以童真歌声传递希望,走秀节目《青春步伐》中孩子们迈出青春步伐,合唱《明天会更好》旋律悠扬,支教团队的“科学实验秀”则通过趣味实验重现支教点滴,引发阵阵掌声。手语展示环节,孩子们将课堂所学化作创意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图为王大楼中学文艺汇演的花絮照片(张子俊,周科宇·供图)
双向成长:责任与担当的践行
此次支教不仅让孩子们收获知识,更让他们变得自信开朗。“谢谢你们能来,这么热的天!真好!小孩都变积极了!”家长孙奶奶感慨,道出了教育带来的改变。而对志愿者而言,这段经历亦是成长的馈赠。“孩子们把自己种的蔬菜塞进我包里,还叮嘱‘老师要记得我们’,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教育原是用真心换真心的牵挂。”“志·青春”团队队员周科宇的这番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支教“以真诚相待,便会收获真诚”的温暖本质。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队员任夏楠于办公室和学生交流。(张子俊·供图)
展望未来:探索“专业+公益”新路径
展望未来,“志·青春”团队计划持续深化“专业实践+公益服务”模式,通过开设艺术疗愈课程、推进乡村教育数据库建设等创新举措,让更多儿童在丰富的体验中触摸到成长的多样可能,拥有更广阔的人生视野。“我们传递的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让孩子们敢于追梦的勇气。”带队教师陈倩的感慨,道出了团队的教育理想。
图为安徽工程大学第十季志·青春志愿团队于王大楼中学门口与校长合影。(张子俊·供图)
(图/文:张子俊、周科宇、任夏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科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