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琚子涵)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在田野间回响,艺术的笔触正悄然描摹着乡土新篇。武汉晴川学院“我为乡村执画笔”团队,怀揣对土地的热忱与对美的向往,即将踏上一段以艺术为墨、以初心为笔的暑期实践之旅。
当夏日的风漫过腾龙与长岭的街巷,设计团队以颜料为笔,将便民地图绘成流动的诗 ——那些藏在街角的菜场、巷尾的驿站,都在墙面上舒展成居民眼中的生活画卷。与此同时,一场关于水拓艺术的奇妙旅程在活动室展开:清水作纸,彩墨为舟,队员们轻执时光的画笔,教孩子们在涟漪中晕染出星辰的漩涡、向日葵的笑靥。
图为小朋友在制作水拓画书签冀欣供图
当卡纸邂逅水面的刹那,斑斓的梦便定格成指尖的书签。三年级的小况捧着绘满星光的书签轻声说 "要送给妈妈",让颜料的交融不仅停于艺术的肌理,更化作亲情的暖意在空气里流淌。整个午后,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颜料的轨迹,看传统水拓在掌心绽放新的光华,让古老的艺术韵律与童真的心跳共振成夏日里最动人的注脚。
图为小朋友们制作好的水拓画书签黄宇姣供图
木机作卷,彩线为笔,织娘的指尖流淌着千年的韵律。银针挑起时光的经纬,将云雾揉进棉线,把山川裁成丝线,在交错的纹路里勾勒出 “四十八勾” 的神秘图腾。稚嫩的小手学着大人的模样,小心翼翼地画着丝线勾法,让古老的纹样在陌生的掌心苏醒。小覃捧着自己画的编织图西兰卡普,眼里闪着光:“要送给阿婆。” 这一刻,画笔画出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代代相传的温情,是古老非遗与童真心灵碰撞出的绚烂火花,让西兰卡普的锦绣传奇,在岁月长河里继续熠熠生辉。
图为团队成员带着小朋友绘制西兰卡普图式方欣怡供图
而针对两社区的独特肌理,画笔也会倾注不同的心意:在腾龙社区,笔触里满是“新家”的温柔,用鲜活图景牵起居民与新环境的情感纽带;在长岭社区,色彩间藏着地域的密码,让本土的民俗风情在墙绘中苏醒,诉说独属于这里的岁月故事。
图为团队成员补充石墩子掉落的墙漆王正东供图
这支队伍,始终相信“艺术是心灵的春风”。他们不仅要让乡村的容貌焕新,更想让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间发芽——教孩子们玩一场水拓画的游戏,看颜料在水面跳一支灵动的舞,再印成独一无二的书签;带孩子们触摸非遗西兰卡普的经纬,让古老织锦的纹样在指尖流转,让文化的根脉在少年心中悄悄生长。当画笔与乡土相遇,当青春与振兴同行,这场实践注定不只是一次行走。它是用色彩唤醒乡村的记忆,用创意点亮生活的诗意,更是用艺术的微光,照亮乡村振兴路上的无限可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琚子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