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学院木樨“向阳而生”大学生实践团 以“科学家宣讲+科技手工”点亮乡村儿童科技梦

发布时间:2025-08-03 01: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嘉怡   阅读 11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近日,武汉学院木樨“向阳而生”大学生实践队进入湖北省襄阳市仙人渡中心小学,为30余名乡村儿童开展一堂“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与太阳能小车制作”融合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种子。

课堂伊始,实践团队成员王嘉怡以孙家栋院士的故事为切入点“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时,全国人民都在收音机前聆听那首《东方红》,那是属于中国人的太空宣言!”,讲述这位“中国卫星之父”从苏联求学归来后,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推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嫦娥探月工程落地、北斗系统组网的传奇历程。

“孙家栋爷爷负责了35颗卫星的研制,他说国家需要,就去做!”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神里满是崇敬。当老师讲到钱学森院士指挥核导弹精准命中靶心、打破核威胁的壮举时,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原来现在的航天梦,是一代代科学家用一生的坚守拼出来的!”学生李邦在笔记本上认真写下感悟。通过科学家故事宣讲,孩子们不仅了解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更懂得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分量,悄然在心中立下向科学家学习,为祖国变强而努力的志向。

最后课程来到了太阳能实践中,小朋友们在动手创作中点燃科学好奇心,进入了太阳能小汽车制作环节。孩子们分组合作,时而低头研究说明书,时而互相提醒。当第一辆太阳能小汽车在阳光下缓缓启动时,小组成员们欢呼雀跃。最终在小组比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原来阳光真的能当燃料!”孩子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这场实践活动将抽象的能量转化原理具象化,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与逻辑思维,更让他们直观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了探索自然与科技的兴趣。此次支教活动通过“精神引领立志、实践创新启智”的三维课堂,为仙人渡小学的孩子们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窗口。(撰稿:王嘉怡)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嘉怡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