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川上歌嘹亮,蒙汉情深话短长——安徽大学“职方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正蓝旗探索蒙汉草原“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5-08-03 01:0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浩然   阅读 2.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响应二十大报告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的号召,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安徽大学“职方队”推普实践团来到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通过开展调查、走访、采访、宣传和特色课堂等活动,了解当地群众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并帮助其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系牢语言纽带。队员们走进上都镇、四郎成嘎查(村庄)等地,通过问卷调查、沉浸访谈等形式,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居民的普通话使用现状,普通话使用问题及金莲川草原上蒙语与普通话共同绽放的勃勃生机。


步量千家,寻声问韵

团队成员走到街上,走到村里,向居民朋友们聊天唠家常,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推普工作进行宣传。在足球场里,不同民族的孩子们用普通话在球场上传递信号、配合进攻;在路边楼下,老爷爷老奶奶们唠着家常;在夜晚的广场上,来自遥远牧场的居民用普通话向当地人和游客推销自家的产品。通过调查发现,普通话已经成为连接当地蒙古族、汉族、满族等民族的纽带,通过普通话互通有无。即使是牧区日常生活中多用蒙语的蒙古族居民,也大都会说普通话,能满足与当地汉人和游客的日常交流。据了解,蓝旗的普通话使用近十年明显增加。当地居民说,之前蒙汉群众语言不通,甚至因此闹出过大问题。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大力推广,普通话在日常使用中的比例增加,各族人民更加亲近团结。当地小学、初中的学生表示,普通话的大力推广解决了之前蒙小、蒙中重蒙语轻普通话导致的升学之后语言不通的问题,为蓝旗学子拓宽了求学路。


政法先行,上下一心

团队对正蓝旗共青团团委班子进行采访。团委工作人员表示,正蓝旗主要民族构成有蒙古族和汉族,在公众场合以普通话为主。这些年来,除了更加重视学校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在每年九月份的普通话宣传周,政府都会在广场上进行宣传,给群众普及使用普通话的优点,在校园开展“普通话周”活动等。在推广过程中,正蓝旗的居民,特别是学生,对普通话不理解的方面积极发问、踊跃学习,展现了极高的接受热情。正蓝旗政府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压紧工作责任,确保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有序开展;规范自身用语用字,确保公职人员普通话水平达标;深化宣传学习,营造良好语言环境,为正蓝旗普通话使用推广做了制度上的保障。

传道解惑,润物无声

少年儿童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为服务少年儿童学习普通话,团队在正蓝旗团委和正蓝旗社会组织党群服务站的帮助下开展了“七彩课堂”推广普通话课堂活动,将安徽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与推广普通话相结合,用科普的方式传播普通话知识,并连线外国友人宣传普通话。将课文与绘画相结合,在绘画中体会语言文字独特美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将推广普通话与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相结合,带领课堂同学对经典抗战诗词赏析,增强家国情怀与民族意识。开展趣味绕口令和趣味接龙活动,在欢笑中提高普通话水平。“七彩课堂”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推普走出和睦路,同话共筑幸福桥

正蓝旗作为蒙古语的标准示范基地,即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也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使用,基本实现了人人听得懂普通话、人人会说普通话。

团队通过走访调查,用脚步听出正蓝旗的语言脉搏。普通话的推广为正蓝旗的孩子们铺平了求学路,打通了向上发展的阻隔;为群众消除了语言隔阂,使“石榴籽”抱得更紧密;为牧区的群众连接了市场,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外来的游客提供语言便利,使八百里金莲川成为欢笑的乐园。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正蓝旗依靠“千年元上都,百里金莲川”开发特色旅游产业,以普通话为工具,将特色奶制品、肉制品销往全国各地,将美丽的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普通话不仅是打破障碍语言媒介,还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更是内蒙广袤边疆“石榴籽”们手拉手、心连心,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力纽带。

安徽大学“职方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将以走访调查结果为依托,针对普通话推广方面的难点、弱点,结合专业知识,为服务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提出语言方案,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浩然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