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赣边仰忠魂 求知路上砺初心——湖大师范学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7-30 17: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淋   阅读 1.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721日讯(通讯员:李佳欣 刘童宇 李淋)7 月 21 日,湖北大学师范学院“师道扬心”弘扬教育家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黄石市阳新县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创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教育活动。11名师范生通过“青年讲、青年听、青年悟”的模式,让红色教育焕发时代青春光彩。

这座始建于1979年的黄石市阳新县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群,占地面积280余亩。陵园内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纪念馆史料翔实,烈士英名墙庄严肃穆,国防教育园陈展丰富,系统展现了湘鄂赣边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辉煌革命斗争历程。

图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碑 刘童宇 摄

学子化身讲解员 革命精神润心田

“请同学们触摸这片斑驳的墙面,感受历史文理中的革命温度。”在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学生讲解员张炜正带领团队成员开展沉浸式讲解。这支由11名师范生组成的讲解团队,经过“理论研学+实战演练”的系统培训,创新采用“五个一”讲解法:通过讲述一个文物故事、还原一段历史场景、朗诵一首革命诗词、设计一个互动环节、引发一次精神共鸣,让红色历史从教科书走进心灵。

在陵园中轴线上的牌坊式主入口处,团队成员整齐列队。盛夏的阳光透过苍松翠柏,在刻满烈士姓名的纪念墙上投下斑驳光影。“这里每一个名字,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承载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张炜深情的讲解让团队成员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沉浸在这段历史的回响中。

图为团队成员在陵园中轴线上的牌坊式主入口处驻足 刘童宇 摄

国防园中砺初心 青春誓言志昂扬

在庄严肃穆的国防教育园区,历经战火洗礼的军事装备成为最生动的教材。一架参加过抗美援朝空战的米格-15战机静静矗立,机身上23处弹痕记录着它的赫赫战功;旁边陈列的T-34-85型坦克,其履带上仍保留着辽沈战役的战场泥土。英语(师范类)张北斗驻足凝望,动情地说道:“这些钢铁战士身上的每一处伤痕,都是革命精神最鲜活的注脚,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气概。”

图为学生讲解员张炜为团队成员讲解烈士陵园中 刘童宇 摄

英烈遗志化春雨 师者匠心育桃李

“这不仅是历史的学习,更是师德的锤炼。”在特色教学环节,同学们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素材。历史学(师范)专业的李祎鸣以半截锈蚀的军号为教具,开发了《号角声声催奋进》微课;心理学(师范类)专业的蒿艾欣则设计了“红色心理团辅”活动,通过革命家书诵读等形式传递理想信念。活动最后,全体队员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我志愿成为人民教师,传承红色基因……”铿锵誓言在松林间回荡,展现了新时代师范生的责任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陵园中轴线牌坊式主入口处合照 刘童宇 摄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师范生们深刻感悟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大家表示要将红色基因融入未来教学,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这既是一次生动的历史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师德锤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