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乡推普传雅韵,青春助力振乡音——西南交大学子语言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30 17: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梦颖   阅读 1.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盛夏的金川,万亩梨园枝头沉坠,挂满澄黄的希望;而比累累硕果更显饱满充盈的,是一群交大学子胸膛里跃动的赤诚。7月9日至15日,西南交通大学“语润梨乡金川秀,声振嘉绒交大情”专项实践队,跋涉山川,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以青春之姿投身于梨乡沃土,扎实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工作。

图为实践队合照

青春融汇乡音,推普孕育希望

抵达金川伊始,实践队便扎进基层的脉络里,展开推普调研工作,力求精准把握推普脉搏。实践队深入金川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以下简称“文旅局”)、县图书馆,了解当地推普现状。他们带着七月的热忱,怀揣笔记本与相机,通过深度访谈和收集百余份有效问卷,细细聆听这片土地对“共同语言”的深切呼唤。

在文旅局办公室,实践队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系统梳理当地推普工作的探索与经验。工作人员坦言,推广普通话对文旅局而言是项新课题,但在过去一年,他们已积极行动——举办演讲比赛、邀请专家培训、携手高校开展宣讲……每一项举措的背后,都承载着金川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望。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图景中,流畅的沟通是连接内外、激发活力的生命线。唯有让乡亲们自信地使用普通话,方能更高效地展示特色文化、对接发展机遇,让普通话真正成为赋能个体、连通世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桥梁。

▲图为采访当地文旅局工作人员

实践队步履不停,深入县图书馆探寻推普创新之路。金川县图书馆以青少年为重点,精心打造浸润式语言学习环境。其举办的普通话培训、阅读比赛等活动年均吸引数万人次参与。这些鲜活的推普瞬间,无声诉说着语言赋能带来的深刻蜕变。推广普通话,不仅是响应国策,更是为孩子铺就通往更广阔未来的阶梯。

​  目前,金川县的推普工作仍面临挑战。由于中老年群体长期习惯使用方言,学习动力和接受度较低,面向这一群体的推普活动成为金川推普行动的一大难点。如何有效覆盖这一群体并激活其语言学习热情,是图书馆乃至全县推普工作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字一句传情,同心同向筑梦

精准锁定中老年群体这一推普难点,实践队依托县图书馆平台,迅速开设专题课堂。课堂活动多次密集展开,力求覆盖更广、成效更深。内容设计既夯实基础——从声母、韵母、声调规范入手,筑牢听说根基;同时更着眼长远——深入阐释普通话在公平获取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高效汲取信息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队员们充分发挥语言专业所长,针对前期调研发现的高频语音难点,匠心独运地设计出看图猜词、诗歌朗诵等互动练习强化正音,同时巧妙地将金川标志性的梨树、巍峨的雪山等本土风物融入教学内容,让课堂鲜活起来。课堂上,叔叔阿姨们努力用普通话吟诵有关梨花的诗句,虽发音尚显生涩,脸上却绽放出孩童般纯真的笑容。“以前总觉着普通话是外乡话,现在才明白,这分明是自家话!”一位大叔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语言连通心灵、消融隔阂的真谛。

▲图为开展宣讲课堂

梨乡对话非遗,青春守护文脉

锅庄舞是嘉绒藏族生活中极具代表性的集体舞蹈,其魅力直抵人心。为触摸这份文化根脉的核心,实践队员们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下深入勒乌村,专程拜访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愣琼格”的传承人罗啟亮老人,聚焦普通话在非遗传播中的作用。在镜头前,罗老分享了他数十年的坚守与深情。言语之间流淌的的,不仅是一位老艺人对本民族文化深沉的热爱与守护,还希望以推广普通话实现非遗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赢得更广泛理解与共鸣的美好愿景。普通话,是打开千年文化宝库、让深藏于大山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金钥匙”。

▲图为实践队采访楞琼格传承人罗啟亮老人

七日金川深耕,一生家国长情

乡村振兴,其核心在于人的振兴。交大学子们以脚步丈量金川大地,以专业智慧破解推普难题,以青春热情点燃语言学习之火,以光影艺术记录下通用语言赋能乡村的深刻变迁。当古老锅庄舞的铿锵鼓点与清晰规范的普通话声韵在梨乡大地和谐共鸣,实践队所见证的,不仅是千年非遗的生生不息与代代相传,更是一代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在时代的召唤下,以语言为桥,躬身力行,助力民族地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信拥抱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梦颖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