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履痕:东林经管学子三下乡的绿色践行与时代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30 17: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金旭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X月X日讯(通讯员 张金旭)

青春履痕:东林经管学子三下乡的绿色践行与时代答卷

当盛夏的风拂过龙江大地,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青年们带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踏上了一场跨越田野、林区与城镇的实践征程。牧碳先锋调研队、白桦灵韵-黑河共兴团、红松筑梦-北疆林使实践团三支队伍,如三颗星火散落于哈尔滨双城区、黑河林区与亚布力镇,以青春之名,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晕染出最鲜亮的色彩。

双城牧歌:低碳转型里的生态密码

7月3日的晨光中,牧碳先锋调研队的脚步叩响了哈尔滨双城区的土地。在现代牧场的座谈会上,"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叙事徐徐展开——牧草种植的晨露、奶牛养殖的哞鸣、供应链上的环保承诺,共同编织成一张从源头控碳的绿色网络。当队员们俯身查看养殖基地的防渗处理设施,指尖触碰到的不仅是混凝土的坚实,更是企业整改污染的决心。那些记录在调研本上的数据,恰似牧场里新生的牧草,承载着现代化畜牧业低碳转型的希望。

图为牧碳先锋调研队在现代牧场养殖基地参观考察。 牧碳先锋调研队 供图

黑河寻踪:林海深处的多维史诗

7月4日至6日,白桦灵韵-黑河共兴团在林区的晨雾中启程。护林员布满老茧的双手,丈量过无数棵白桦的年轮,也道出了生态保护的辩证法则:既要让防火瞭望塔的灯光穿透夜色,也要让林区百姓的生计如松涛般绵延。转身踏入中苏抗战历史纪念馆,泛黄的史料在光影中苏醒——林区群众用马爬犁运送弹药的辙痕、依托密林展开游击战的智慧,让绿色林海瞬间化作红色史诗的背景。而黑龙江大桥公园的钢铁轮廓与大黑河岛的国旗飘扬,则将生态保护的意义延伸至边疆稳定的宏大叙事,让每一片绿叶都成为跨境经济的见证者。

图为白桦灵韵-黑河共兴团在中苏抗战历史纪念馆学习林区与抗战的关联。黑河共兴实践团 供图

亚布力答卷:山水之间的振兴方程式

7月16日,红松筑梦-北疆林使实践团在亚布力镇的青山村,读懂了"土地不闲"的智慧。夏季木耳大棚里的湿润气息,与冬季农家乐的暖炉烟火,共同构成"农旅结合"的四季交响。农户脸上的笑容,是对"夏忙农事、冬兴旅游"模式最生动的注解。走进虎峰林场,研学团队的笑声与松涛共鸣;探访青云林场,四季变换的景致在镜头里流转;驻足大青山林场,林下经济的果实饱满如珍珠。而"林业工人兼职导游"的创新,更让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在山水间达成了最美的平衡。

图为红松筑梦-北疆林使实践团与当地农户交流产业发展情况。北疆林使队 供图

从双城牧场的草叶上凝结的露珠,到黑河林区年轮里镌刻的记忆,再到亚布力镇土地上生长的希望,东林经管学子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龙江大地的广袤,更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半径。这场三下乡实践,终将化作他们笔下的调研报告、心中的绿色信念,在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属于青春的华彩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金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