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五庄村开展产业调研 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31 13: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郑淑文   阅读 6.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五庄村开展产业调研探寻乡村振兴之路

2025年7月2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韵乡振”调研队深入山东省东营市的五庄村,以“产业把脉+基层管理”双轨并行模式开启实践征程。调研队深入五庄村田间地头,走访村民、对话村书记,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青年学子以专业视角剖析乡村产业瓶颈,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在实地调研中探寻乡村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道。

图为调研队与五庄村村民交流。(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五庄田间听民声 数据剖析产业瓶颈

当日下午,调研队深入五庄村,面向村民开展问卷调查。24份有效问卷揭示:71.43%受访者超60岁,男性和中老年群体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种植主力军老龄化,可能影响到农业技术的创新;85.71%农户以小麦玉米为主粮,反映出当地农业的传统粮食种植单一化的结构性特点,同时也暴露出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面临的病虫害和市场价格波动等困难;85.71%农户饱受病虫害困扰,每年农药成本较高。政府农业支持措施方面,农民的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在小规模种植的群体中),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反馈良好。此外,资金支持被认为是最迫切的需求,说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资金支持的依赖程度较高。

通过对龙居镇村民基本情况的调查,调研队总结得出:“这提示我们在推动农业发展时,应更加关注市场动态,帮助农民做出更为科学的种植决策。”龙居镇的农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未来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同时鼓励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以提升整体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这凝聚了调研队在走访调查和总结体会当前村庄产业困局所得出的智慧方案。

图为调研队与五庄村书记交流。(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同书记夜话谋出路 基层智慧破解发展难题

夜晚,调研队与村书记邵明强开展深度交流。在与书记的交谈中得知: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不过经过村干部的积极协调和村民的配合,在农业发展这个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在驻村期间发展小型瓜品种,成效较好;如今五庄村西瓜在镇上统一注册了西瓜地理标志产物。临近汛期,书记会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快要到汛期注意防涝,提醒村民勤放水、填平洼地;在涝灾期间为了村民利益选择在黄河流量少时排水,村里的排涝沟都得到了清理。“今年西瓜价格不错,价格在一块六一斤,种植的品种多,例如金麒麟、8424品种。”书记欣喜地说。对于村里发展的农业使用肥料的情况和病虫害防治问题,书记表示品种在改良,多次请过技术员莅临指导,各种农作物产业都在慢慢发展。

在与书记的交流中调研队得知村里的基础设施升级、产业发展突破,如全村完成道路硬化、建成文化大院;在光伏产业中,安装了光伏发电板。乡村建设水平得到提高。“基层干部要大胆地放开手脚去做实事,不要做‘躺平式干部’,肯定要以百姓群众为中心,能多奉献就多奉献。”书记的话激励青年学子们要以黄河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群众为中心多奉献,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调研队与五庄村书记合照。(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供图)

河韵激荡青春志,乡振路上写担当。这场贯穿产业和生态的黄河之旅,让青年学子读懂了母亲河边中国乡村的坚韧。五庄村老农的辛勤劳作,邵书记手机上闪烁的心系村民的消息也共同叠印成“国之大者”的生动注脚。当专业智慧融入乡土命题,西农学子正以赤子之心探寻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通讯员 陈正瑜 王琛 曹荣麟 冀欣源 任心齐 郑淑文 田卓颖 李姝 王泽涵 杨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淑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2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