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由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组成的“潮涌百千万”突击队深入英德市西牛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成员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和西牛镇团委的指导下,走访了金竹村、西联村、小湾村、赤米村等多个行政村,深入了解以麻竹笋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成果和数字乡村建设成效,向村委工作人员、村民等宣传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同时,团队成员还调研考察了西牛麻竹笋产业展示中心和相关企业,探索麻竹笋产业创新升级的多元路径。
突击队成员抵达英德市西牛镇之后,与西牛镇团委副书记黄晓晴及团委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议座谈,西牛镇团委副书记黄晓晴详细介绍了西牛镇的基本概况和产业发展情况。据了解,西牛镇作为麻竹笋的主要种植区和生产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是全国麻竹笋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交易量最大的地区,全镇麻竹笋销量约占全国销量的五分之一,并在海外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份额。
团队成员与团镇委相关工作人员对接
突击队成员参观了西牛镇麻竹笋产业展示中心,了解到数字技术已经逐渐嵌入到西牛镇的产业发展之中。产业展示中心的麻竹笋产业大数据平台可以实时展示种植区VR实景、全国麻竹笋交易数据及加工厂动态,深度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同时,突击队成员还走访了多个乡村,深入调研各村产业发展特色和数字乡村建设情况,并向村委工作人员、村民等宣传数字乡村相关内容。
团队成员调参观麻竹笋产业展示中心
在实践过程中,突击队成员发现西牛镇在产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突击队成员就提高数字技术认知、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向村委工作人员、村民等提出了数字乡村赋能产业振兴的多重路径,帮助地方及村民利用好数字技术和把握住数字乡村发展机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团队成员向村委工作人员交流数字技术赋能路径
突击队还走访了位于金竹村的西牛麻竹笋省级“补改投”产业园,该产业园通过“生产+加工+科技”的模式,集中解决目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多重瓶颈。产业园内有企业通过回收笋农废弃的老麻竹笋筒、笋壳、竹子,转变为可再生竹纤维为主的创新型专利配方全降解复合材料,生产竹粉全降解一次性竹制餐具。
团队合照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次深入基层的实践之旅,也是一场推动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行动探索。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与访谈交流,不仅深化了对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理解,更以实际行动为当地发展注入新动力。团队成员还以数字技术为切入点,为麻竹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升级提供智慧方案,通过宣讲赋能村民数字素养的提升,让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的愿景更加可感可及。未来,团队成员将持续总结实践经验,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书写更扎实的篇章。(撰文:张汝欣 陈鹏阳 余辛平 陈佳佳 秦志恒 彭茂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