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日讯(通讯员 张珺雯)青春踏歌行,非遗共传承。7月28日至8月2日,北京科技大学本心研续陇心传韵文化传承实践团奔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尹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此次活动以非遗文化为脉络,为乡村孩子搭建起知识与文化的桥梁,让古老非遗在童真视角里重绽光芒。
图一 实践团与小朋友合影 在奔赴支教地前,实践团深入临夏市,开启非遗文化探寻之旅。从蛋雕的精巧、砖雕的厚重,到河州刺绣的细腻、剪纸的灵动;从彩陶的历史韵味、泥塑的憨态可掬,到八门拳的刚劲、天齐棍的洒脱,每一项非遗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基因,成为实践团成员心中亟待传递的珍贵火种。
图二 马建新老师向实践团成员演示刺绣
走过盘旋的山路,实践团成员抵达秦安县王尹小学,化身“非遗引路人”。课堂上,成员们用生动讲解,带孩子们穿梭临夏非遗的历史长廊,解析其起源、技艺与价值。实践环节里,孩子们热情高涨:捏彩陶时,泥土在指尖塑成奇妙形状;绣刺绣时,丝线交织出斑斓图案;习练改编后的八门拳武术操,校园回荡着朝气呐喊,传统武术的魅力在童真演绎中焕新。
为深化孩子们对非遗的认知,实践团原创设计了非遗主题大富翁游戏。非遗知识问答卡、技艺体验任务卡,搭配临夏方言卡、花儿歌曲卡,让孩子们在“掷骰前行”中,边闯关、边学习,于游戏的欢乐里,沉浸式触摸非遗文化的多元脉络,让传承的种子悄然播撒。
图三 实践团成员带小朋友玩“大富翁”
此次支教,“陇心传韵”以爱为舟、非遗作帆,为乡村孩子开拓成长新境。未来,团队将持续以行动赋能,让非遗之美照亮更多心灵,让传承之火在青春接力中永续燃烧 ,书写非遗传承与乡村教育交融的温暖篇章。
图四 实践团与小朋友合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珺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