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李科林、王飞栋)为响应国家“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7月18日至25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点矿成金,碧水安澜”实践团奔赴济南市王家社区及济阳区3个村落,通过入户调研、水质检测、科普宣讲等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守护生命之源”专项实践,用专业所学助力城乡水资源保护。
入户听民声:把诉求写进调研报告
在社区,实践团分组走访了100余户居民,围绕自来水水质、用水习惯、供水设施满意度等问题展开问卷调研。“水流偶尔发黄,烧开后水垢多”成为居民反映的共性问题。在乡村,团队成员走访济阳区3个村落——大庄村、新市村与段家村。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围坐交流,发现部分偏远村落仍依赖井水,存在季节性浑浊现象。并且访谈过程中发现,部分居民直接饮用自来水,实践团成员王飞栋为此提出建议居民将自来水烧开后饮用或者由净水器净化后饮用。实践团将问题分类整理,为后续提出针对性建议提供数据支撑。
图为实践团成员入户访谈
科技护清流:40份水样背后的数据真相
实践团携带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对采集的40份自来水、井水样本进行TDS(溶解性固体)、余氯、PH值等10项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社区自来水余氯含量普遍达标,但水质结果显示自来水不适合居民直接饮用。实践团成员现场绘制“水质地图”,标注问题区域,并向居民讲解数据含义。“原来水里的‘杂质’能看得见,大学生讲得比广告明白!”社区居民刘阿姨感慨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水质检测
行动见实效: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针对调研结果,实践团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召开“清水课堂”微宣讲,为居民演示简易净水方法,发放保护水资源宣传折页300余份;对水质超标区域,团队协助社区联系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服务,并向村委会建议增设小型净水设备以及定期对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检查。“这次实践让成员深刻认识到,水资源保护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千家万户的‘水龙头’。”实践团团长侯粒菲表示,团队将持续跟踪调研区域水质改善情况,并计划开发“水质监测小程序”并录制一些保护水资源宣传视频,让更多人成为护水“云志愿者”。
图为实践团成员发放节水宣传册
实践团成员正用脚步丈量水脉,用科技守护清流,在绿水青山间书写青春答卷。只有当科学检测与乡土守望双向奔赴,涓涓清流才能永续长流;也唯有把每一次取样、每一组数据都化作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与幸福,乡村振兴的“水脉”方能真正通达千家万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科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