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成,夏初长,在夏日的热风里,广东药科大学“坭香传馨”突击队奔赴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投身“百千万工程” ,以青春之姿解码这片土地的发展密码,在文化传承与产业探索中用青春力量促进白坭镇产业发展与地区建设。
政校协同,锚定发展航向
与白坭镇政府的结对会议,是这场实践的开篇序章。会议室里,黄至睿书记与团队从白坭镇文化资源禀赋聊起,西江流域航运文化的厚重、古祠堂群的独特价值,在交流中一一展开;对调研目标、协作机制、资源整合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达成系列共识。当谈及发展困境,肜彦伟书记坦言文化保护与活化的难题,这让队员们深知“新白坭”工作人员所面临的系列难题,深度了解了当地发展困境,为后面针对性的帮助扶持起到了重要性指导作用。
会上,双方敲定“文化挖掘+产业助力”协作方向,突击队成为连接校园与乡土的纽带。从非遗传承创新思路,到特色农业发展建议,队员们带着专业视角输出想法,政校协同的合力,为白坭发展锚定了青春赋能的航向。西江潮涌,文脉绵长。白坭镇政府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合力,联动高校突击队,将文化普惠于民,力求为“环两江,趣白坭”注入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更精准的发展思路,助力白坭镇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图为肜彦伟党委委员向团队阐述“新白坭人”历史
“坭香传馨”突击队参与此次“环两江、趣白坭”授旗仪式,当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嘱托穿透喧闹,直直叩击心灵。递到团队手中的不只是一面旗子,更是对白坭镇突击队的认可,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图为“环两江、趣白坭”授旗仪式
白坭镇四千年文化底蕴深厚,非遗漆艺、“疍家腊鸭扎” ,凝聚人心的五人龙舟,古老的陈氏大宗祠、韵味悠长的古水窦……处处皆可探索、守护与传承。突击队定会以实际行动,践行授旗承诺,为 “环两江、趣白坭” 建设添砖加瓦,以青春之力助推白坭镇发展。
▲图为团队在陈氏大宗祠追溯历史
基层走访,聆听土地声音
深入老街巷弄,86岁老人的讲述如活态历史书,他的人生历程与白坭镇近百年的时代变迁深深交融——亲身经历过二战的烽火,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性时刻,更与朝鲜战争的岁月同呼吸、共命运。从水运鼎盛时的热闹码头,到如今宁静街巷的变迁,老人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白坭的过去。队员们捧着录音设备,生怕错过只言片语,这些故事代代相传,亦将成为文化传承最鲜活的素材。
在农业基地,与九穗农业合作社高经理交流,又打开产业发展新视角。竹荪、金线莲种植里,藏着“科技+农业”的门道,6亩试验田的产量数据、与传统水稻的收益对比,让队员们看到特色农业的潜力与挑战。走访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沉浸式触摸白坭的发展脉络,从文化根脉到产业新芽,都在队员心里种下助力成长的种子。
▲图为“坭香传馨”团队探访86岁高龄老人
▲图为团队在九穗合作社学习金线莲种植技术
青春担当,续写赋能新章
走进康喜莱农业园,团队实地探访了各类果蔬的生长环境:智能温控大棚精准调节着适宜的生长条件,无土栽培技术展现着现代农业的革新,病虫害绿色防控与有机肥料的科学应用,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现代农业的科技魅力。技术人员细致讲解了不同果蔬的种植周期与养护要点,让队员们直观体会到科技对提升农业产量与品质的显著作用。
随后,队员们专访了农业园运营总监,围绕果蔬销售渠道、市场定位及品牌建设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总监分享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销售模式,以及如何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的实践经验。活动尾声,队员们变身“助农主播”,为园内特色阳光玫瑰葡萄开展现场直播。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产品故事,吸引大批线上观众观看,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助力农产品多样化销售。同时,也让科技兴农、电商助农的理念更加深入,对于农产品产销困境和现状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
▲图为团队在康喜莱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助农直播
白坭之行,是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队员们深知,“百千万工程” 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以脚力丈量土地需求,以脑力输出创新方案,让白坭的文化更 “潮” 、产业更 “强” 。这场实践,是青春赋能的起点,未来,突击队还将带着调研成果,联动校园资源,让白坭的发展故事,在青春助力下持续书写精彩篇章!
撰文 | 谭源昌、黄奇祖、陈姝朗
图片 | 韩晰、沈子烯
一审 | 黎雯敏、周佳恩
二审 | 冼思慧、钱凯文
三审 | 祝宝福、赵平、董健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谭源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