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朱芮瑀、钟鹏展、叶灵鑫)近日,福建商学院“红韵遗风”实践队走进三明泰宁尚书苑擂茶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擂茶文化探寻之旅。队员们追寻非遗根脉、对话传承匠心、创新文化表达,在氤氲茶香中体悟传统魅力,践行青春担当。
▲图为泰宁大龙擂茶传承所牌匾
对话传承人,解码擂茶千年韵
在古色古香的尚书苑擂茶馆,实践队有幸拜访了泰宁擂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华老师。李老师如数家珍,向队员们娓娓道来擂茶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她详细展示了制作擂茶的工具:厚重的陶制擂钵、坚韧的山茶木擂棍……队员们屏息凝神,认识了构成擂茶灵魂的核心材料——茶叶(多以老茶为主)、白芝麻、花生、茯苓、陈皮、甘草等,理解了“擂”这一古老技艺如何将天地精华融于一钵。
▲图为制作擂茶的擂钵和擂棍
谈及发展,李华老师不无忧虑:“坚守不易,传统擂茶制作耗时费力、经济效益有限,难以吸引年轻人静心学艺;同时,市场认知度有待提升,古老滋味面临现代饮品冲击。”这份对技艺存续的深切关怀,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实践队员。
▲图为大龙擂茶的制作工艺
匠心手中传,体悟研磨见真章
理论浸润之后,实践队员在现场擂茶制作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擂茶制作。沉甸甸的擂棍握在手中,队员们学着老师的姿势,在擂钵中沿壁徐徐画圆研磨。初时动作生涩,难以协调力道与节奏,原料难以均匀融合。汗水浸湿额头,手臂渐生酸胀,队员们才真切体会到“一钵香茗汗中来”的不易,对非遗传承所需的“沉下气、静下心”的匠人精神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当亲手研磨的茶浆散发出混合着芝麻与草木的馥郁香气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擂茶制作
茶香邀客品,新意对话引共鸣
带着对擂茶的深入了解与亲手制作的成果,队员们走上泰宁街头巷尾,化身擂茶文化“推广大使”。他们热情邀请路人驻足,分享擂茶的历史故事与文化意义,讲述此行见闻与传承人的坚守。最令人期待的,是队员们奉上在传统基础上创意调制的“新式擂茶”——或在原方中融入桂花蜜,或尝试加入坚果碎丰富口感。
▲图为实践队队员创意调制新式擂茶
路人们好奇品尝,新式擂茶独特的滋味赢得了许多赞赏:“没想到擂茶还能这么喝,既有老味道,又有新感觉!”“感觉很奇妙,本以为会接受不了,没想到味道出奇的好!”一杯杯创新擂茶,成为连接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味觉桥梁。
▲图为传承人李华老师和实践队的合影
结语:茶香不绝,青春接力
尚书苑中,擂钵声声,余韵悠长。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对泰宁擂茶非遗技艺的深度触摸,更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课。队员们带走的,是对匠心坚守的敬佩与擂茶香醇的记忆;留下的,是青年视角的创新尝试与传播非遗的热情火种。泰宁擂茶的千年馨香,正期待着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为其注入时代活力,让这一盏凝聚山野灵气的非遗之茶,历久弥新,香飘更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芮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