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2日讯(通讯员 刘静华)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号召,全力促进卢前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共进、和谐发展。2025年7月14日,广东二师“望未来,向新程”理论普及宣讲实践团走进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卢前书斋,精心组织并成功开展了2025年暑假公益课活动,为学生们搭建起一座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魅力的桥梁,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卢前村青少年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探寻揭阳文化,感受龙舟魅力
▲图为学生认真听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注重非遗文化传承。为践行非遗活态传承理念,实践团小光老师结合揭阳龙舟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粘土塑龙舟”特色课程,通过声音互动、手工创作等形式,带领卢前小学的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龙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创新精神。
▲图为学生踊跃参与课堂
实践团的小老师们深信,要让非遗文化真正“活”在当下、焕发新生,必须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点燃传承之火。他们以粘土为媒、以龙舟为魂,将非遗的厚重历史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让揭阳龙舟文化从遥远的记忆走进孩子们的手掌心。
听声识龙舟·非遗初探秘
小光老师播放鼓声、呐喊声、划水声等龙舟竞赛音效,孩子们仔细聆听,猜测场景;随后孩子们根据龙舟部位卡片(龙角、龙头、船桨)判断是龙舟的哪个部位,深化结构认知;最后全班同学一起学习龙舟号子和划桨动作,在玩和学的结合中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小组比拼中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图为小光老师与学生互动共创照
巧手塑龙舟·非遗新传承
小光老师展示揭阳龙舟特色,指导孩子们用粘土分步骤制作揭阳龙舟作品。孩子们用基础色粘土捏出船身、龙头、船桨等部件,用工具刻画龙鳞、添加彩条,融入个人创意。孩子们在共同创作中懂得了“分工合作、1+1>2”的道理,同时,小朋友们在趣味创作中加深对龙舟形象的印象,了解每个部位的寓意,学习龙舟文化中“拼搏进取”“薪火相传”的精神,成为非遗传承的小使者。
▲图为学生成果照
本次活动以“听觉+触觉”双维度激活文化记忆,将传统龙舟与现代粘土艺术结合,既是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实践响应,也为乡村美育注入新活力。孩子们在捏塑中体会工匠精神,在协作中深化文化自信,让千年龙舟以童趣姿态“划”向未来,以乐于创造的精气神迎接新征程。
清洁小卫士
课后,同学们纷纷加入到清洁小卫士的队伍中,拿起扫把,打扫垃圾,搬起椅子,摆正桌子,共同维护学习环境。
▲图为学生参与课后清洁劳动
在今天的特色活动课程中,孩子们亲手制作栩栩如生的龙舟模型、体验划龙舟的乐趣,于欢声笑语中深化对揭阳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我们满怀期待,盼望着朝气蓬勃的少年们携手并肩,深入探索,共同为卢前新质教育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绘就教育新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静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