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童心成长路,红色薪火代代传

发布时间:2025-08-02 22: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立群   阅读 93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进一步增强社区儿童的暑期安全防范意识,推动红色基因在儿童心中代代传承,筑牢安全防线与精神根基,7月14日-18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青融武隆行·执笔青春践初心”社会服务践行团走进复兴社区,开展了集安全教育、党史学习、舞蹈教学、手工创作于一体的实践课堂。活动室内,孩子们的踊跃互动如夏日蝉鸣般热烈,清脆的童声与灵动的身影交织,洋溢着童年独有的活力与朝气。

一、安全教育先行,为成长系好“安全带”

活动伊始,践行团成员聚焦暑期安全痛点,围绕防溺水、交通安全、防暑防灾及反诈知识展开教学。通过案例解析、情景模拟和趣味抢答,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吸纳实用知识。讲解反诈知识时,成员结合生活场景举例:“有人打电话说送玩具,却要门牌号和爸妈手机号,可不能随便说哦,这可能是骗子在套信息呢。”交通场景教学中,一名小朋友举手发问:“老师,什么是越界呀?逆行又是什么意思呢?”负责讲解的成员笑着回应,用生活化比喻耐心解释:“越界就像排队不站自己位置,跑到别人那儿;逆行更简单,就像车该靠右往前开,却突然反过来朝后冲,这就是逆行。”小朋友们听着连连点头,在互动问答里把安全规则深深镌刻于心。这堂别开生面的安全课,恰似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系上坚实“安全带”,让安全意识在趣味互动中扎根心田,为健康成长筑牢第一道坚固防线。

图为践行团开展安全教育。罗苹丹 供图

二、红色基因“润童心”,旋律奏响“初心歌”

践行团成员以红色历史为内核,先讲述“红领巾的故事”、少年英雄事迹,并特意展开“两弹一星”的篇章——从戈壁滩上科学家啃着干粮搞研究,到罗布泊升起第一朵蘑菇云时的欢呼,从钱学森爷爷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到无数科研人员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孩子们睁大眼睛聆听,在鲜活故事里触摸那段艰苦却滚烫的岁月,红色种子与科学报国的信念一同在心底萌芽。随后的手势舞教学,以《红星闪闪》的经典旋律为纽带,将党史中的“红星”“红旗”等象征元素转化为具象的肢体语言。孩子们模仿着代表红星的手势、象征红旗的动作,在旋律中舞动——每一个抬手都似仰望夜空中的红星,每一次摆臂都如舒展迎风的红旗,稚嫩的肢体语言与红色故事里的精神内核相呼应。这种融合打破单纯说教模式,让党史学习从“听故事”延伸到“动起来”。孩子们学舞时,指尖起落间悄然感受红色旋律背后的历史,“爱党爱国”的情愫顺着肢体舒展渐渐深化,红色基因与“两弹一星”精神在轻快互动中真正“润童心”。当旋律与手势共振,“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便如种子般,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生长。

三、巧手绘帽“寄初心”,指尖流转“爱国情”

践行团成员还带来别开生面的帽子手工课堂,将红色元素与创意设计巧妙融合。桌面上铺开的彩纸、颜料和画笔,在孩子们眼中瞬间变成施展想象的魔法工具。成员们先讲解五角星、红旗等图案的象征意义,又提起“两弹一星”元勋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的故事,鼓励孩子们把心中的敬意与憧憬画在帽子上。大家边做边聊,有的问“老师,这个蘑菇云画的像不像?”有的互相展示自己设计的“红星帽”,笑声与剪刀裁纸的沙沙声交织成温馨旋律。当孩子们戴上亲手制作的帽子,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笑容。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与少年梦想的帽子,不仅是可爱的手工作品,更像小小的“信念徽章”,让爱国情怀在动手实践中悄悄沉淀,让红色精神通过指尖温度传递到心间。

图为践行团带领孩子们做手工。罗苹丹 供图

此次复兴社区的实践课堂,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添上了一抹明亮的色彩。安全知识的浇灌让成长的根基更稳,红色旋律的滋养让信仰的种子破土而出。儿童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它需要以细心守护童心的纯粹,用真情培育精神的幼苗。就像系紧的“安全带”守护着孩子们的平安,悄然扎根的红色基因更会成为他们未来路上的“指南针”。当每一颗童心都能在安全与信仰的守护中向阳生长,当红色的薪火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炽热,便是对“守护童心成长路” 最好的践行,更是为民族的未来播撒下生生不息的希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任立群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