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源头之一,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基底。7月20日,长安大学赴长三角“交通强国筑路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张家港博物馆,通过实地探访,触摸历史印记,深化对长江流域文化的理解。
实践队员在张家港博物馆合影
张家港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以丰富的展品和多样的展览形式,生动展现了张家港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馆内设有多个展厅,涵盖长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个主题,从这些不同维度,为参观者清晰展现出张家港的发展脉络。
“打秧船”、“摸春牛”、“祭女神”等传统活动无一不体现了长江流域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朴实追求,既是农耕时序的仪式化宣告,更承载着“人勤春早”的生存智慧。这些根植泥土的仪式,恰似长江奔涌的暗流,在古今碰撞中激荡出永恒的生命力。
“打秧船”蜡像
在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队员们了解到从松泽文化时期到现代张家港的历史变迁。东山村遗址展厅中的核心展品是一件长28厘米的带柄石钺,其刃部残留着五千年前权杖使用过的痕迹——此为长江下游最早的王权象征。土地,是民生的载体;民生,是民俗的基础。张家港地理位置特殊,南部属老长江三角洲的古代沙嘴区,北部则由数十个新沙洲积涨连接而成,其植根于长江流域民族交融的土壤,造成了区域内民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青石板路两旁的竹藤店、铁匠铺和裁缝店中人物的蜡像栩栩如生,让实践队员们仿佛置身于张家港的市井老街。
竹藤店蜡像
元代青花盘上的文明交融印记启示我们,真正的相通不只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文化上的相融。本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感受到张家港这座江尾海头之城所承载的千年长江文明基因、水韵匠心的非遗智慧以及“以港兴城、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艺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